因應哺育母乳趨勢,制定新版生長曲線表

 嬰幼兒生長標準主要以民國98年國民健康局公布的「新版兒童生長曲線」表為參考指標。

http://health99.doh.gov.tw/OnlinkHealth/Quiz_Grow.aspx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鄭康祥表示,由於喝配方奶寶寶體重往往比母奶寶寶來得重,很多家長誤以為喝母乳寶寶生長較落後,事實上許多研究證實母乳的好處遠勝過配方奶,而哺育母乳也已經成為全球趨勢。

  為因應此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做了一份全球性的調查,選擇沒有抽菸(若孕婦抽菸,胎兒會比較小),亦無特殊疾病的媽咪,包含世界不同國家進行統計,重新制定一套以母乳為標準的「新版兒童生長曲線表」,以避免將餵食母乳的嬰兒誤判為體重不夠的情形。孩子身高、體重只要落在生長曲線表中的397個百分位範圍中,都屬於正常(前提是生長速度正常)。

每年長幾公分算正常?

 以亞洲人而言,寶寶身高在出生01歲之間,大約可長高25公分;12歲長高1213公分;23歲長高78公分;到4歲開始,每年約長46公分,如果4歲以後每年身高成長少於4公分,就要特別注意。而接著要到青春期才會有另一個成長高峰,這個階段一年甚至可以達到10公分的生長速度。

  有些媽咪擔心寶寶厭奶會不會影響生長?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厭奶期,況且到厭奶期已經可以吃副食品了,所以不必擔心會影響寶寶的身高體重發展。

生長曲線破表,家長別高興太早!

 米其林寶寶白白胖胖特別討人愛,但家長可別以為把孩子養得白又胖很有成就感,事實上寶寶生長曲線如果太超前,甚至已經破表,多代表已經吃的太胖了!

  研究發現,小時候肥胖的孩子,長大後有七成以上的機率會變成胖子,所以大家不要再有「小時候胖不是胖」的錯誤觀念,孩子過胖,將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會大增,醫師曾在門診接觸過年紀輕輕就因為肥胖而產生糖尿病的患者,必須每天服用降血糖藥!為避免自小埋下危機,建議最好從小就做好體重的控管。

  此外,胖小孩合併性早熟的機率也比正常的小朋友高,也有許多研究顯示,胖小子產生憂鬱的心理以及低自尊的社會適應問題,機率都要比一般人來得多。

 長太快可能潛藏的隱憂

 孩子生長落後,家長比較會帶來門診檢查;孩子生長超前,父母反而不太會注意。醫師提醒,其實假如孩子生長曲線一直破表,還是有必要請醫師評估,首先排除父母本身長得比較高大的因素,或是孩子在媽咪子宮內就長得比較大,其次就是做進一步檢查,看是否有特殊疾病,例如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巨人症,或是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屬遺傳性的罕見疾病,身材高大,手腳特別長),雖然這些疾病發生的機率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

  到了小學,如果發現孩子突然長很快,也要特別小心,例如突然一年長超過10公分,最好請醫師檢查孩子是否有性早熟、骨齡是否超前,因為如果骨齡超前,雖然一下子長很快,但是生長板一旦閉合,就會停止生長,最後身高反而落後。

先長肉才有抽高的本錢?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要先長肉,才有抽高的本錢。鄭康祥醫師表示,在排除營養不好以及先天性疾病等特殊狀況下,其實一般正常的孩子,只要維持在正常的生長範圍內,自然會長高,並非要先長很多肉才有抽高的機會;況且身體在吸收營養之後,會先長的是身高,其次才是體重,所以孩子即便稍微瘦一些,只要有正常的長高,家長不必太擔心。至於營養不良在現在社會已經比較少見,多半是營養不均衡(如蛋白質攝取不足),而不是吃不飽的問題。

什麼狀況代表生長落後?

 醫師指出,孩子生長是否落後,要先看生長曲線表,只要落在397個百分位之間都屬正常,不過也要看個別的生長曲線發展,建議每三個月量一次身高、體重,並紀錄下來,如果一直維持在同樣兩條線的範圍(如315)往上走也屬於正常,家長不要太緊張,不需要動不動就看醫生,在每一次的兒童健康檢查時,醫師都會進行身高體重的評估以及初步檢查。此外,父母也不要老是將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比,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曲線。

  家長幫孩子量身高體重,最好固定一個時間,例如一律在起床後測量,因為就身高而言,早上剛起床最高,到晚上可能會縮個一公分。此外,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春夏這兩季的生長速度最快,春天和夏天是萬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人類當然也不例外。

  假如生長曲線突然降了一格,甚至連續下降兩格,表示生長速度突然落後,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特殊疾病,最好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如果一直處在百分位3以下,有問題的機會也比較高,當然不是絕對有異常,但還是請醫師檢查,及早找出問題比較保險。

  若寶寶身高體重一直落在百分位3以下,醫師會先排除遺傳因素,也就是父母本身身高就不高,或出生時體重偏低(小於2500公克),接著要懷疑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或重大、特殊疾病。假如是早產兒,在看生長曲線表的時候,必須採用矯正年齡,例如30週出生的早產兒,要從出生10週開始算。

 生長落後的原因

熱量攝取太少:台灣已較少有這樣的問題,除非營養不均。

排出太多:腸胃功能有問題,以致經常腹瀉,影響營養的吸收,吃進去多半排泄掉,此情形必須請醫師診治。

本身基因問題:基因有關的特殊疾病,可能造成孩子身材比較瘦小,建議請遺傳學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慢性疾病:例如慢性肺病影響肺的功能,呼吸時必須耗費很多熱量;此外,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孩子也會長得特別瘦小;而血液方面的疾病、糖尿病、肝病、腎臟病等,也都會影響孩童的生長。

牛奶泡太稀,也會影響寶寶生長

 如果寶寶生長明顯落後,卻找不出原因,也可能是餵奶的問題,例如沖泡牛奶方法不對而使得寶寶營養攝取不足,鄭康祥醫師就曾在門診碰過媽咪泡牛奶一直泡得太稀,而造成寶寶生長落後。至於是要餓了再餵或按時餵,哪個方式對寶寶生長較有利?目前並無一個定論。

營養品、保健食品拼命補,有用嗎?

 心急的父母眼看孩子身高、體重一直落後別人,就會想辦法給予額外的營養補充,像是鈣片、維他命等保健食品,其實如果沒有特殊疾病,只要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適度運動、曬太陽(可得到具活性的維他命D以幫助鈣質吸收),孩子自然會有正常的成長。假如過量補充鈣片,有可能造成結石;若是因疾病因素必須補充鈣,建議定期抽驗尿液,看是否有可能因高尿鈣而產生泌尿道結石的情形。

多睡覺、多運動對長高很有幫助

 很多家長會讓孩子跟著自己的作息而成為夜貓子,這樣對生長相當不利,半夜1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早睡早起,即使就學後因為課業的關係,也應該盡量在10點前就寢。此外,睡覺時開燈也會影響睡眠熟睡的程度,建議最好關燈睡。而在運動方面,以跳躍運動對身高的幫助較大,而且運動強度必須要夠。

小兒科醫師爸爸的提醒

    身為小兒科醫師,鄭康祥醫師表示自己和擔任護理師的太太對孩子的生長並沒有特別額外加強,一切遵循正常的飲食(盡量食用天然食材,而非加工後的食品)、作息和適當運動等原則,就可以讓孩子有正常且健康的發展。所以要提醒家長們,面對孩子的成長千萬別太心急,正確的態度以及正確照顧原則,對孩子的生長才是最有幫助的。

 

 

嬰兒與母親 7月號 NO.429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鄭康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