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
害怕家裡也有過敏兒嗎?每天經常過著黑眼圈、打噴嚏、咳嗽、皮膚發癢,嚴重點還伴隨著消化不好,時常拉肚子,是小兒科常見的老病號,面對這個致病率不高,不時伺機而動的「過敏體質」,令許多父母相當頭痛,到底面對寶寶的過敏體質,家長們要如何迎戰,才能減緩家中小寶貝過敏發作的機會?
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
害怕家裡也有過敏兒嗎?每天經常過著黑眼圈、打噴嚏、咳嗽、皮膚發癢,嚴重點還伴隨著消化不好,時常拉肚子,是小兒科常見的老病號,面對這個致病率不高,不時伺機而動的「過敏體質」,令許多父母相當頭痛,到底面對寶寶的過敏體質,家長們要如何迎戰,才能減緩家中小寶貝過敏發作的機會?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接連多日超過38度高溫,讓人直呼受不了!一定得開冷氣,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提醒大家,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則要注意外艷陽與室內空調的溫差,可能會加劇小朋友的過敏症狀!
葉國偉主任指出,夏天雖然氣候穩定,但室內外溫差大,加上冷氣一開、門窗緊閉,通風不良,導致屋內悶熱、潮濕,屋塵類過敏原增加。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環境清潔與空氣流通,如果家中有過敏孩童,出現眼睛搔癢、鼻塞、流鼻水、甚至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絕對不能輕忽,慎防誘發呼吸道感染或併發症。
根據台大醫院小兒科調查顯示,台北市有高達47%的學童患過敏性鼻炎;2011年由台北市衛生局與台北巿政府教育局,針對台北巿國小新生氣喘防治過敏篩檢中也發現有20%北市國小新生是氣喘高危險族群,其中約78%有過敏體質,造成過敏原因以屋塵類過敏原最多,比率高達96%。
近來季節冷熱交替、早晚溫差大的天氣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皮膚黏膜或呼吸道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可要當心。想要避免每年的過敏,營養師建議從日常飲食調整體質,不僅可以緩解過敏症狀嚴重,更可以降低發作次數,減少因過敏造成生活困擾。
營養師趙強指出,三、四月為過敏好發季節,由於冷熱交替、早晚溫差大等的天氣變化,導致塵蟎、花粉過敏原活躍而誘發過敏,孩童開始鼻塞、打噴嚏、眼睛又紅又腫,嚴重甚至會引發鼻炎或氣喘。
趙強營養師表示,過敏主要是接觸過敏原後,導致體內Th1、Th2免疫細胞失衡引起的發炎反應,因此過敏常併發其它症狀,如鼻子過敏同時可能也有過敏性結膜炎。此外,長期慢性過敏患者發作也較偶爾發作的過敏患者來的嚴重,營養師建議,過敏雖無法根治,但可從居家抗敏減少發作次數,首重遠離過敏原,其次從飲食調整體質。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季節交替變化大,過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復發,常出現惱人流鼻水、打噴嚏、局部搔癢等症狀
三軍總醫院以微創翼管神經切除手術,改善過敏症狀,近六年來已累積逾一百名病例。
秋風吹起,小兒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患者多了起來,小孩、家長都受苦;秀傳醫療體系醫研部針對胎幼兒期過敏疾病防治作研究,發現基因影響過敏抗體產生在產前就開始了,因此,母親注意孕期的飲食、生活環境,盡量避免過敏源,或可減少過敏兒的發生率。
秀傳醫療體系醫學研究發展部副營運長楊崑德教授指出,近年來過敏人口不斷的攀升,越開發的國家過敏人口越多,科學研究推論與地球暖化、氣候變異、空氣品質變差、民眾生活壓力、精緻飲食等因素有關 ,而過敏兒的增加,有大部份來自於先天過敏體質。
楊崑德教授說,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台灣的兒童十個有四個過敏體質,飽受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病症的困擾,尤其冷風一來,氣喘病童更容易發作,而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一早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頭昏,影響兒童的健康和學習。統計顯示,5歲至10 歲學齡前的兒童過敏性鼻炎患者約佔40%~50%,氣喘約有10%~15%,異位性皮膚炎5%,嬰兒牛奶過敏約5%,而氣喘患者有不少合併鼻炎、皮膚炎等過敏症狀。
季節變化,很多人開始打噴嚏流鼻水,這些症狀又像感冒又像過敏,到底該不該看醫生呢?醫師提醒,如果還有倦怠感、肌肉酸痛等症狀,則是感冒,但如果是眼睛癢,有黑眼圈則屬於過敏症狀,平時可以攝取國家認證的益生菌食品,能夠輔助調整過敏體質。
連打兩個噴嚏,接著鼻水直流,衛生紙一包一包用,來到診所看病,覺得感冒了,但醫生問診後才發現,其實根本是過敏症狀。過敏患者林小姐:「我的過敏體質,我常常在會議上就會忍不住打噴嚏,然後流鼻水,然後其實我的注意力就沒辦法很集中。」很多像林小姐這樣的上班族,都有過敏困擾,以為是感冒,就到醫院拿藥吃,但其實自己也能先分辯感冒或過敏,有幾點可以觀察,除了打鼻涕、流鼻水之外,感冒通常伴隨著發燒、倦怠、肌肉酸痛,好發時間在白天,持續時間在一星期內,而過敏則會眼睛癢、黑眼圈等,通常晚上或剛起床時比較明顯,時間會持續三星期以上。
醫師黃立心:「過敏的話就是會在你吃藥的時候改善,但是停了藥之後你的症狀又會出來,而且這些症狀出現的時間跟感冒比較不一樣。」營養師王伯玲:「可以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一些健康食品認證,一共有九項,那其中有七項是跟益生菌有關係,譬如說有一些優酪乳有一些益生菌的優酪乳,都建議可以飲用。」多運動、補充睡眠,攝取益生菌食品或魚油,都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讓您不再從早到晚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身。
很多人拼命擦保養品,或是睡美容覺都無法改善黑眼圈。因為,黑眼圈的成因,有的是皮膚色素沉澱,還有鼻子過敏或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到底要怎麼消黑眼圈,醫生建議,可以多吃芝麻、海帶、還有喝綠茶,當然還有遠離過敏源。
噴嚏打個不停,眼睛癢,鼻子也癢,鼻水還流個不停,林小姐有白皙的皮膚和深邃的輪廓,但親友卻常常問她,是不是昨晚沒睡好。十幾年來,鼻過敏沒好過,一輪黑眼圈也如影隨形跟著她,尤其現在季節轉變,冷暖交替,更是嚴重大發作。
原來黑眼圈不是因為她皮膚不好,而是因為她鼻子不好。除了遠離過敏源,也可以利用中藥枸杞、紅棗、人蔘和山茱萸,泡茶或燉湯喝。不然就是多吃紅蘿蔔、海帶和芝麻,補充維生素A、鐵質和維生素E,從體內,把黑眼圈從內而外逼出來,只要你的鼻子不再哈啾流鼻水,就能和黑眼圈說BYEBYE,否則掛著黑眼圈想出門,只能靠遮瑕膏,遮遮掩掩了。
隨著全球平板電腦的熱銷,連帶著整個IT產業也跟著水漲船高。為求提升品質,許多科技新貴長時間工作,往往三餐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再加上休息時間與運動量不足,身體的免疫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容易誘發過敏體質。
除 此之外,最近天氣也漸漸轉熱,長期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走出辦公室感覺室內室外溫差極大大,身體接觸一冷一熱的環境,往往一時間還來不及適應溫度變化,於 是很容易出現「冷氣病」的症狀。對於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而言,過敏症狀更是雪上加霜。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由於過敏問題與免疫力息 息相關,如果再加上經常出入室內外溫差較大的環境,鼻子在接觸忽冷忽熱的空氣時,可能因空氣冷熱的驟變,容易引發眼睛搔癢、打噴嚏或是鼻癢、鼻塞、流鼻水等鼻過敏症狀。
面對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最直接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含類固醇的噴劑,或是服用抗組織胺藥物來抑制眼前的過敏症狀。目前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一天服用一顆,較無嗜睡副作用,比較不會影響白天的作息。
然而有許多長期使用鼻噴劑的患者,由於鼻黏膜因藥物刺激而產生了纖維化現象,失去原有海綿狀組織的彈性縮脹功能,久而久之就成為藥物性鼻黏膜症或藥物性鼻炎。如果不想過度依賴噴劑或藥物,目前已經有外科手術方式可解決。尤其是嚴重的鼻過敏病患,也是外科手術適合的對象。
小朋友常挖鼻孔,不一定是衛生習慣太差,可能是過敏引起鼻子發癢,家長應特別留意小朋友的異常行為,例如挖鼻孔、揉眼睛等,才不會錯失治療過敏的最佳時機。
家有過敏兒,讓媽媽操心不已。陳小弟咳嗽咳不停,陳媽媽原以為是感冒,服藥後並未 完全改善,經過醫生診斷才發現原來是過敏體質,甚至引發氣喘。陳媽媽因此養成一種習慣性動作,由於陳小弟有氣喘,睡覺打呼聲很大,但是如果他熟睡的話,打 呼聲便會停止,這時陳媽媽因擔憂陳小弟的病情,她會伸手測試看看陳小弟是否還有鼻息,導致自己無法安穩入睡。
兒童過敏前三名主要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三大症狀,若有不慎將引發更嚴重的問題,甚至威脅生命,家有過敏兒的家長必須特別小心。根據臨床統計,如果孩子有異位性皮膚炎的話,1/3會變成氣喘;高達40到50%會變成過敏性鼻炎。如果小孩一直揉眼睛、打噴嚏、挖鼻孔、皮膚抓癢,家長不應掉以輕心。
2到3個 月的新生兒便可以檢測是否有過敏性體質,過敏體質多和基因、遺傳相關,倘若父母有過敏體質,通常會遺傳。不過,家長時常將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搞混而延誤就 醫時機。林應然解釋,異位性皮膚炎和濕疹不同的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從臉部,蔓延到耳朵,甚至全身,倘若有家族遺傳病史的話,擁有過敏性體質的可能性 更大,不可輕忽。
更新日期:2011/05/04 12:55
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幾乎每三人就有一人飽受過敏所苦,一份針對五百多位母親調查發現,超過七成擔心生出過敏兒,最怕影 響孩子學習,至於,七成六的過敏兒媽媽對孩子過敏感到困擾,值得注意的是,半數母親沒有特別留意孩子過敏初期症狀,醫師提醒,及早發現治療,過敏可以獲得 控制,否則反覆發作,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更新日期:2011/03/25 14:29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一名6歲10個月大的男童,瘦小長不大,經醫師診斷後血液及內分泌檢測都正常,但過敏呈現陽性反應,主要過敏為塵?。控制過敏後,體重及身高都有明顯的進步,原來是因為過敏導致呷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