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章出處:記者林和謙/採訪報導

營養諮詢門診中,常會有許多家長詢問;「營養師,我的孩子只吃肉不吃菜,怎麼辦?」、「我的孩子正餐吃不多,但是零食卻可以吃很多,甚至不吃飯只吃零食」、「我的小孩一頓飯常要吃三個小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說,以上都是偏食表現

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究發現,2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得注意的是,有49的父母以自己孩子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情況出現。因此,如何讓家中偏食的孩子輕鬆吃完一頓飯,已成父母必修課程。

◎「偏食」VS「挑食」

詹雅涵解釋,「偏食」是指孩子的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類食物,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嚴重的偏食常會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學習發展障礙,進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不穩定等現象。

「挑食」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樣食物,但可利用同類中其他食物取代,對孩子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如果硬迫孩子吃下去,反而會造成孩子對食物反感,可以漸進式增加不喜歡食物的量,或變更烹調習慣,逐步改善食習慣。

◎孩子會偏食?
1.曾有不舒服或不愉快的進食經驗:例如孩子曾經被熱湯燙到嘴巴、被魚刺梗住、食物口味太重、太怪、太苦等不愉快的進食經驗,皆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主觀性不良印象,造成孩子對這類食物生恐懼及排斥現象。

2.食物缺乏變化:一成不變的食物型態或供應內容,造成孩子接受度降低,甚至因食材變化太少造成營養不均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食物的質地需搭合不同的發育階段而有不同的食物供應型態,依據孩子的成長情況調整食質地,訓練孩子咀嚼及嚥能力,並能提供多樣化的食材及營養素。

3.隨性的食模式:邊看電視、邊用餐,電視中精彩畫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慾,可能影響正餐食量不足,餐間飢餓時以零食來補充。這樣不定時、不定量的食行,造成正餐、點心及零食不分的情形,恐影響了正餐的攝取。

4.不當的迫進食:對於幼兒不喜歡的食物或有偏食傾向時,用迫行讓幼兒進食,可能增加對此類食物的反感,造成更嚴重的偏食習慣及神經質。

5.家長及照顧者有偏食的行:幼兒期模仿能力,且在家中不選擇,也不鼓勵幼兒進食此類食品,長久下將造成幼兒對陌生食物接受度降低。

◎如何讓孩子愛上餐上的食物?
1.定時定量:孩子的胃容量小,食量也小,因此詹雅涵建議,孩子的3正餐加23點心,並且要避免隨性的食模式,照顧者應掌握孩子的用餐時間及食物量,建議正餐用餐時間以不超過40-50分鐘原則。

2.製造愉快的用餐環境:讓孩子學習在餐上用餐,不可邊看電視、邊吃東西、更不可去,可以給孩子自己選擇專屬的餐具,增加用餐興趣,並多給孩子自己進食的機會,用餐中可與孩子聊聊生活點滴,或今日菜色評分讚美,培養輕鬆愉快的用餐環境。

3.把食物變得色香味俱全:烹調者可以改變烹調方法及切割方式,讓孩子有新鮮感且容易咀嚼嚥,或改變餐盤盛裝的圖案,可運用鮮的食物及擺盤,吸引孩子進食,也可以把孩子拒吃的與喜歡的食物融合,掩蓋食物的特殊味道,提高孩子接受度。

4.適時給予營養育:導孩子食物選擇,讓孩子了解健康食物、圾食物,增加孩子對食物的接觸及認識,如遊戲或故事方式了解食物,增加對食物的接受程度。

5.多鼓勵不迫:切勿用激烈手段迫進食,易造成反效果。如果孩子堅持不吃,可收起餐食,待下次用餐時間,再供應食物。

6.別人手中食物更好吃:可偶爾安排孩子和同學、朋友一起聚餐,同儕陪伴與互相激勵會讓食物更香更好吃。

7.製造用餐興趣:善用故事魅力與食物做連結,創造出新奇有趣的用餐氣氛。

8.以身作則:父母及照顧者常是幼兒學習及模仿對象,廣泛的攝取各類食物,且不要在孩子面前對食物有主觀評論。不供應太多零食。不以零食做為獎勵方式。

9.孩子也是小幫手: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做菜,可選擇安全、易烹調的餐點,讓孩子體驗動手做餐點的樂趣,也可提高進食意願。亦或是體驗種菜,讓孩子了解食物得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學習感恩惜福。

10.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先玩再吃,食物會變好吃。遊戲、運動後,熱量消耗,也容易饑餓促進食慾。

詹雅涵調,均衡食和規律活動是幫助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所以父母應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狀況,了解孩子偏食原因,對症下藥,並鼓勵孩子多嘗試,只要多付出一些關懷,多運用一點技巧,孩子必然會感受到父母的心,讓用餐變成一個好吃又好玩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