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0月31日 下午4:42

十一個月大的李小弟在二周前出現感冒症狀,服用感冒藥、打針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有呼吸出現喘鳴聲、食欲不振等現象。寶寶喘嗚聲音非常大,甚至哭到臉色發黑,家長驚覺不對才緊急送醫,經小兒科醫師診斷是「細支氣管炎」作祟,經過五到七日治療,安排住院吊點滴,並搭配使用氧氣帳後才漸漸好轉,現在終於完全康復。

台北中山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敬文醫師提醒,這個月每周都會出現兩、三例細支氣管炎病例,患者多為嬰幼兒,寶寶多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出現症狀。

細支氣管炎初期很像感冒,患者會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不一定發高燒,可能體溫只是稍微升高,可是二、三天後,病情會漸趨嚴重,逐漸產生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餵食困難等現象。

因為呼吸困難,患者更需要用力呼吸,呼吸時肋骨下方會凹陷,呼吸也會發出「咻咻」喘鳴聲,加上細支氣管水腫,患者甚至可能因缺氧而臉色呈紫黑色。若有氣喘家族史、過敏體質,又反覆感染細支氣管炎,很容易誘發氣喘發作,誘發氣喘機率約三成左右。

張敬文醫師說,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細支氣管炎比率約十分之一,嚴重時需要住院吊點滴並搭配使用「氧氣帳」,也可以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化痰藥物幫助舒緩不適。氧氣帳的氧氣濃度為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氧氣帳也會噴灑水霧,稀釋痰液,再搭配家長拍痰,寶寶的痰較不會卡在呼吸道。

醫師提醒,家長要盡量注意日常生活環境,盡量少帶寶寶去公共場所、大人從外地回家應立即洗手、多嗽口、生病時也要避免接觸嬰幼兒,且一定要配戴口罩,就可以大幅減少寶寶生病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