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哺乳期的寶寶,最長可以持續喝奶至2歲大,然而也有少部份寶寶,長到三個月大時,卻突然開始討厭喝奶!無論母奶或配方奶,當媽咪餵奶時,乳頭才剛塞進嘴裡 不到3分鐘,寶貝竟用舌頭頂出來,一付抗拒喝奶的模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就讓本篇專業的醫療人員為您找出家中寶貝厭奶的種種原因吧!

 

Q1. 三個月大的寶寶,為什麼突然厭奶?

臺安醫院教學副院長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卓瑩祥表示,關於寶寶厭奶的情況,通常被視為寶寶的自然生理反應,譬如成人偶爾也有不想吃東西的時候;但是,談到寶寶厭奶,首先應從背後發生的原因去探討。

 

通常寶寶在出生後的頭2個月,均專注以母奶為主食,喝奶的量不僅很穩定,同時也在快速發育,因此喝奶需求看來較多,故新手父母多半以為寶寶很愛喝奶,下意識認為寶寶「一定」越喝越多才合理。然而,當寶貝長到34個月大時,卻突然開始出現寶寶奶量「停頓」的情形,於是家長都會感到很不習慣。

 

通常新生嬰兒吃飽睡、睡飽吃,很少與外界作強烈互動,等寶寶長大一點的時候(通常自3個月大起)則不然,寶寶開始會注意燈光、聲音,並學著開始與人互動時,外界誘因逐漸增強,寶寶確實會被外界吸引,因而漸漸對喝奶失去專一興致,而容易有喝奶不夠專注、不夠連貫的情況。

 

臺安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6個月大後因接觸副食品起至滿1週歲後,因為喜愛固體食物的各種味道而產生厭奶的情形;且只有少數寶寶會對大人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而對奶水顯得興趣缺缺。

 

副院長貼心提醒說,發現寶寶厭奶先別緊張。其實,可就男女寶寶的成長曲線圖去詳細觀察,就能知道家中寶貝究竟是否屬於厭奶。對照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去看,寶寶自出生後的頭2個月,體重、身長的發育情形均呈現較為快速攀升的趨勢,但自34個月大起,卻可發現寶寶成長速度開始趨緩,曲線也呈現較水平的緩升情形。

 

由此可見,寶寶之所以發生厭奶,並不一定是真的厭奶,而是寶寶身體需求自動調節奶量的結果。畢竟,按寶寶正常的成長速度去理解,寶寶即使有厭奶傾向,若沒有活動力不佳、生病等(腸胃道或呼吸道等病理情況)表現時,父母其實先別緊張。

 

卓瑩祥醫師解釋說,相對的,家長若是懷疑則可反思,若寶寶實際成長狀況不符合曲線趨緩的速度,始終以12個月大的速度長大的話(曲線垂直上升),那可不得了,寶寶可能不到1歲,就會一下子發展成20公斤的巨嬰尺寸了,像這種情況才是不符常理的。

 

Q2. 寶寶厭奶,該怎麼辦?

1.生理性的厭奶期,家長無須憂心。

按照上述醫師的指示,家長可自行先就「兒童生長曲線圖」對照去比對,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有否不符標準,再判斷寶寶是否真的喝奶量過少。寶寶若為自然厭奶,就不宜強迫餵奶,也不要刻意斷奶,以免讓寶寶發育不良;當然,若家長仍不放心,則可進一步找小兒科醫師諮詢並判斷。

 

副院長強調說,有時寶寶看來喝得很少,但體重也不至於完全不增加,像這樣的厭奶,仍可視寶寶為正常的生理反應,不應過於緊張擔心,更不宜強迫幫寶寶灌奶才好。即使4個月大之後,寶寶除了喝奶,通常也會開始吃副食品時,只要寶寶一天所需的卡路里攝取足夠,少喝一點奶,也不致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2. 寶寶厭奶+生病,才需要格外注意!

副院長表示說,通常屬於自然厭奶期的孩子,會傾向比以往變得更活潑、體力佳、好動等徵兆,且沒有任何病理症狀,此類嬰兒多是受外界環境人聲、音樂、燈光等誘因刺激的影響,才導致寶寶對喝奶喪失興趣。

 

但是,另外一種病理性厭奶的寶寶,並非如此。當寶寶除厭奶外,還伴隨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腸道消化不良、拉肚子或便秘等其他病症時,則應帶寶寶就診請兒科醫師幫忙進一步診斷了。

 

副院長以臨床經驗分享說,在門診的歷程中,當然也有遇及從沒有發生厭奶的寶寶,因此,通常這樣的孩子也都長得比其他寶寶「還大隻」,且是多是經醫師詢問後,才知寶寶確實是因為從沒有發生厭奶的情況,所以喝奶量較多。

 

可見厭奶期(通常發生在34個月大、快要吃副食品之前)一般來說,是寶寶正常的階段成長經歷。但是,有完全不厭奶的寶寶,也有厭奶過度的寶寶,家長只要對照成長曲線圖(兒童健康手冊有),就能找出寶寶是落在哪一種過與不及的範圍了。

 

就副院長的門診比例來說,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寶寶均在34個月大時會發生厭奶。然而,一般來說2個月大前,因為寶寶與人的互動較低,就很少產生厭奶的情況。因此,若此階段的寶寶不與人互動卻又發生厭奶,則有過早厭奶的傾向,這樣就可能含有病理因子,故家長宜應儘快向兒科醫師諮詢。

 

卓瑩祥副院長建議,當新生嬰兒回診施打疫苗時,均會測量體重、身高頭圍等,此時,照顧嬰兒的新手父母,應把握諮詢兒科醫師的最佳時機,不妨主動與醫師溝通與討論,千萬別因寶寶幾餐不吃,就強迫餵奶。

 

Q3. 無論母乳或配方奶,都可能產生厭奶嗎?

就副院長的分析來說,寶寶厭奶的因素,並不一定是因為討厭喝奶,最大的因素有:一、寶寶依成長速度於34個月大時,喝奶的需求量減緩。二、受外界聲音環境的吸引,導致喝奶分心的緣故。倒不是寶寶挑惕母乳或配方奶好不好喝的問題;所以,無論母乳或是配方奶,均可能發生厭奶情形。

 

尤其,針對那些與外界互動良好的嬰兒,因容易受環境影響,故不妨幫寶寶變換奶瓶,或是餵寶寶喝奶時,找個安靜的地方,建立起喝奶的儀式,例如播放喝奶專用的固定音樂、燈光不要太亮(減少外界刺激)、醞釀寶寶喝奶的氣氛(拿出喝奶專用手帕),使寶寶更快專心進入狀況,就能全力以赴的乖乖喝奶。

 

薛惠珍護理長以經驗表示,包含親餵母乳的寶寶,當然也會發生厭奶的類似情形。尤其,媽咪天天都在餵哺,對寶寶的感受變化最敏銳,因此曾有媽咪親身的經驗指出,有時因為母體吃了一些味道特別的東西(像味道較重的辛辣咖哩),寶寶則會發覺母奶味道有點不同,而產生一些排斥或不適應的情形發生。

 

而護理長的建議是,母親並非不能吃這類味道重或味道奇特的食物,但多半建議媽媽可過一段時間再吃。當寶寶第一次接觸「另一番滋味的母奶」後,不妨隔一段時間,待下回再給寶寶嚐試,也許寶貝就能比較適應。畢竟,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也有孩子是屬於喜歡嚐試各種味道的。

 

另外,醫師提供的建議是,厭奶期的寶寶,通常很活潑、愛好與人互動,有時家長不妨趁寶寶玩累時再給寶寶喝奶,因為當寶寶有睡意時,心思反而會較專注在吸吮的動作,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一瓶奶給喝光了!因此,家有厭奶寶寶,最好別刻意「照表填課」去哺餵,不妨稍微配合寶寶的階段需求,就能找回孩子的食慾。

 

就寶寶生長曲線圖來看,不難發現其中還有一項奧妙,就是即便寶寶體重、身長趨於平緩增加,頭圍卻仍然長得較快且多。因此,卓瑩祥副院長指出,人體自然就有保護機制,當營養攝取不多的時候,首先仍繼續供應給全身最重要的腦部器官,所以,父母先別急著擔憂寶寶厭奶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

 

護理長也表示,當寶寶發生厭奶時,家長也應觀察寶寶奶瓶嘴孔洞的大小、奶瓶嘴的軟硬度等,有時也是嬰兒是否愛喝奶的原因。通常寶寶出生4個月大前是喝小圓孔,過後則更換為十字奶孔洞,有些家長或保姆會忽略這一點,當孩子長大了還在喝小圓孔,當然會有吸奶不順暢等容易出現厭奶的情況喔。

 

Q4. 六~七個月大寶寶斷奶,只吃副食品可以嗎?

一般來說,過早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當然比較容易誘發體內的過敏基因。因此,有家族過敏史的寶寶,醫師通常的建議是,盡量不要太早開始食用副食品較好,這樣誘發過敏反應的機率會較低。但問題是,當寶寶厭奶,父母怕寶寶營養攝取不足而完全改以副食品來取代奶水主食,是否可這樣做呢?

 

卓瑩祥副院長表示,因為通常固體食物比較容易含有過敏源,故不建議寶寶過早食用副食品,尤其4個月前的寶寶,其主食仍以母乳最為理想,配方奶則次之。以4個月大的厭奶寶寶來說,若沒有家族過敏史,當然可逐漸添加副食品,只不過,仍需按照衛福部提供的副食品添加建議作選擇參考較好(早期多蔬果泥)。

此外,喝配方奶的厭奶寶寶(3個月~1歲之間)一日喝奶的總量,大致上可用寶寶每一公斤約需6080C.C.的奶量去計算。若寶寶有6公斤,就用6乘以60等於360 C.C.,可得知6公斤的寶寶一天所需的總奶量,最少不應低於360 C.C.。因此,寶寶只要喝足每日總量,就可拆成多餐來餵,家長就不用擔心寶寶營養不足或使體重下降了。


其實,在副院長的門診中,幾乎沒有寶寶屬於完全拒絕喝奶的;頂多是喝得少些,還不至於完全抗拒。因此,醫師建議家長,並不需要替寶寶提早戒奶,尤其有家長會問:是否6個月大,就完全給寶寶吃副食品就好,而不再需要喝奶?

 

副院長認為,給1歲以前的寶寶斷奶是相當不妥的。因1歲以內的寶寶,很少完全連一口奶都不喝的,頂多是寶寶喝了幾口,就不照媽咪的意思繼續喝罷了。所以,不建議因寶寶厭奶就乾脆戒奶;或因為寶寶不喝母乳,就完全改吃固體食物;醫師表示,即使不喝母奶,配方奶也是一個重要的選項。

 

薛護理長也表示,因為奶製品仍有其可貴的營養,故家長不該就此幫寶寶斷奶。有時候,孩子並非真的討厭喝奶,家長也可利用奶製品等做成副食品的基礎食材,變化出各種好吃的副食品,例如製成布丁、奶酪、奶蒸蛋等等,就可吸引較大寶寶的飲食興趣。

 

Q5. 寶寶不喝奶,只愛咬奶嘴瓶怎麼辦?

有時寶寶很會吸奶嘴,卻不愛吸奶瓶,這是怎麼回事?卓瑩祥副院長表示,寶寶吸奶嘴是一種自然的反射動作,可是當寶寶吸奶瓶時,就會發現這是他以前常喝的東西,對他來說就變得沒有多大興趣,所以才又以舌尖頂出來。

 

薛惠珍護理長說,有時較大的寶寶可能是正好在長牙,故表現出愛咬奶嘴瓶卻不喝奶的樣子。因為,當寶寶長牙的時候,牙齦會有些腫脹或不舒服而想咬東西,此時,若幫寶寶準備一些冰冰涼涼的固齒器給寶寶咬,也能減輕寶寶的不適感。

 

然而,正如上述所提的,寶寶如果是因為受外界吸引而厭奶,父母不如就先陪寶寶玩耍一陣,等寶寶玩累自然就會發現肚子也餓了,這時再給寶寶餵奶,反而會傻傻一直吸吮囉。而且,卓瑩祥副院長說,父母偶爾順著厭奶孩子的生理反應去調整作法,也能促進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

 

Q6. 厭奶的寶寶,能用米湯泡奶嗎?

家長之所以會想用米湯泡奶,一是擔心當孩子奶水吃不多時,至少還喝到米湯的營養;二是想用米湯去變化奶水的味道,希望孩子會因此多喝一點。然而,卓瑩詳副院長指出,用米湯來泡奶並不一定味道就比較好,孩子就一定會喜歡。

 

而且,對厭奶的寶寶來說,已經不怎麼愛喝奶了,若奶水再混搭米湯,更容易造成孩子對米湯造成排斥感,反而弄巧成拙,使家長少了一項寶寶飲食的新選擇。再者,米湯泡奶會使奶水變得濃稠,寶寶更不好吸吮(還容易阻塞奶孔洞),寶寶既喝不動又怎會喝到更多奶呢?

 

護理長補充說,有些老長輩不只用米湯泡奶,還甚至以大骨湯去油後拿去泡奶,想替寶貝金孫補充更多營養鈣質,這樣其實並不好。因為,寶寶46月前的腎臟還很嬌弱,營養並不是給多就好,對小貝比來說,反而會是一種負擔。製作副食品就用副食品的材料,可不要混搭寶寶的奶水主食去製作,這樣反會令寶寶身體不堪負荷。

 

副院長建議,變換寶寶飲食的內容,不如變化喝奶的方式,以吸引寶寶避免產生排斥感;比方說,沒有誰規定寶寶一定非要用奶瓶喝奶,也可用湯匙餵奶啊!偶爾故意換個方式去誘引寶寶,或者就能轉化寶寶對喝奶的反感,讓寶寶對喝奶有更多的新鮮感,就能降低寶寶的排斥感喔!

 

Q7. 可在奶粉中加葡萄糖,吸引寶寶喝奶嗎?

醫院使用的葡萄糖,多半是治療使用,比如寶寶有低血糖時。因此,包括葡萄糖或任何醣類,醫師完全不建議家長在寶寶奶水裡隨意添加。因為葡萄糖很甜,會養成寶寶依賴甜甜的飲水或食物的壞習慣,若以後不加點糖在奶水裡,寶寶就不想吃、也不愛喝。再者,任何糖類在寶寶腸道的消化不易,容易造成幼寶寶拉肚子和身體負擔。


醫師的小叮嚀

總之,除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心臟衰竭、肺部、腎臟、先天性代謝異常等(剛出生時或許沒被診斷出來,後來才發現寶寶喝奶很費力、活動力不佳),這類寶寶厭奶則有可能屬病理性厭奶(多發生於2個月大前),即須仰賴兒科醫師診斷治療。否則,生理性的寶寶厭奶,還需家長耐心以對,配合寶寶慢慢找出原因;新手父母千萬不要想省事乾脆讓寶寶戒奶,以免阻絕寶寶攝取奶水裡所需的營養喔!

 

護理長小貼心

剛出院的寶寶黃疸、腹脹、剛打完預防針、奶瓶洞孔的大小、初初更換褓姆、哺乳的媽咪吃了味道較重的飲食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孩子不太想喝奶的情形。此時新手家長應謹慎觀察,到底寶寶屬於哪一種厭奶,然後針對寶寶的個別情況去請教專業的醫師或護理人員協助,家中寶貝一定也能健康的乖乖長大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