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天是病毒活躍的時節,加上寒流接二連三報到,使氣溫急遽變化,造成小孩容易感冒、「酷酷掃」,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指出:「小兒在冬季因為呼吸道疾病而就醫比例約增加兩成以上。」主要症狀多為發燒、咳嗽、流鼻水,甚至有些孩子會持續咳嗽一陣子,葉主任說明,若孩子剛好已上幼兒園就讀,可能是被同學反覆傳染感冒;另外,起因於黴漿菌感染的感冒,咳嗽也會比較久。除此,本身是過敏體質的孩子,感冒引起的咳嗽也會持續一段時間才會完全恢復。

  

認識冬季常見呼吸道疾病
哪些是幼兒冬季好發的呼吸道疾病?病程大約歷時多久?如何治療及預防?不妨聽聽過敏氣喘風濕科專家為您做說明。

 

1普通感冒(鼻咽炎)
鼻咽炎即一般感冒,由於病毒在冬季較活躍,若此時孩子的抵抗力較弱,或暴露在大量的病毒環境,容易被傳染感冒。至於普通感冒的症狀,則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咳嗽有痰等。

 

因應措施》症狀治療
一旦被病毒感染,不同年齡層在治療上有不同的考量,葉國偉主任提醒:「原則上,年紀越小必須越小心,症狀會較嚴重。因此,須就醫確診除了感冒之外,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待確認後,再進行症狀治療,像是止咳、化痰、解緩流鼻水等。通常感冒大約在三天至一星期會慢慢痊癒,若一歲內的幼兒感冒,最多兩週即能完全恢復。不過,家長必須觀察孩子的症狀是否越來越好,例如:咳嗽次數減少、鼻涕變少等,有時感冒一週已恢復差不多,僅是偶爾流鼻水或咳嗽,大約兩週才會完全復原。

 

照護原則》補充水分、多休息
孩子感冒時,應讓他多補充水分。倘若出現發燒情況,由於呼吸會蒸發水分,造成水分流失較多,更需要多喝水;再者,攝取足夠的水分也可避免痰液或鼻涕過於黏稠。一般來說,攝取水分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見治療方式之一。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為特殊疾病的專有名詞,是感染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不同的是發病較急,短時間內即會造成身體不適,常見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痠痛,亦會伴隨持續發高燒一週。此外,也會合併呼吸道症狀,像是咳嗽、流鼻水等,病程較久。葉國偉主任進一步解釋:「起因於一般感冒的發燒,通常在兩至三天會逐漸退燒,但流感可能服用了兩、三天退燒藥後仍高燒不退,甚至持續高燒一個星期。」另外,當家中嬰幼兒感染流感,父母必須注意併發症,例如:支氣管炎、中耳炎,嚴重還可能引起肺炎。

 

因應措施》克流感+症狀治療
一旦確診為流行性感冒,目前對抗流感病毒的藥物如「克流感」,多建議在確診的48小時內服用,效果最好,如果發燒三、四天才使用,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不過,即便不使用克流感,也可逐漸恢復,但克流感能讓發燒提早一天緩解。除此之外,再依症狀開立緩解藥物,像是鎮痛藥、止咳藥等。

 

照護原則》少帶幼兒到人多且密閉場所
無論流行性感冒或普通感冒,在流行季節盡量少帶孩子出入人多且密閉的公共場所。若不得已必須待在密閉的公共空間,像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建議幫孩子戴上口罩,預防感染。

 

3細支氣管炎
一般感冒是為「上呼吸道感染」;而細支氣管炎屬於「下呼吸道感染」,葉主任指出:「細支氣管炎好發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多是遭受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咳嗽有痰等症狀,另外,由於病毒侵犯下呼吸道,年紀越小的孩子有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喘鳴聲的情況。

 

因應措施》症狀治療+多喝水
細支氣管炎的治療方式主要為症狀治療及多補充水分,葉國偉主任解釋:「下呼吸道感染時,除了可能引起發燒,還可能合併呼吸急促等症狀,造成體內水分流失較快,因此要適時補充。」加上兩歲以下的患兒可能會食慾不佳,吃得少也喝得少,使水分迅速流失,補充水分就更加重要。

 

在症狀治療方面,視情況開立止咳藥、化痰藥等,倘若兩歲以下嬰幼兒因為氣管太過微細,被痰卡住而產生呼吸急促、出現喘鳴聲,還是要靠喝水化痰,再輔助拍背幫助嬰幼兒將痰咳出。

 

原則上,讓孩子多喝水,會讓鼻涕或痰液較易排出,葉國偉主任指出:「讓孩子服用緩解鼻涕的藥物,亦即抗組織胺,有時導致痰液、鼻涕等分泌物更黏稠,反而更不舒服。」原則上,症狀治療是緩解症狀,避免病程過於不適,最主要是以抵抗力對抗病毒,身體才會恢復得快。除此,也要注意是否出現併發症,以免嚴重導致肺炎。

 

照護原則》吸水蒸氣
可讓孩子吸水蒸氣,每次約1015分鐘,藉此稀釋濃稠的鼻涕或痰液,利於被排出。

 

4哮吼
哮吼好發於兩歲以下嬰幼兒,多起因於副流感病毒感染,症狀為喉嚨發炎、腫脹、聲音沙啞,甚至沒有聲音。也因為聲帶腫脹,咳嗽可能會出現「狗吠聲」,造成呼吸急促,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必須費力呼吸。

 

因應措施》施打類固醇+症狀治療
確診為哮吼時,兒科的標準治療會先施打一劑類固醇,使呼吸道消腫並暢通,以免呼吸困難而引發生命危險。葉國偉主任亦補充:「症狀初期使用一劑類固醇是哮吼的標準治療,類固醇的劑量輕微,家長不用擔心造成副作用。」當急性症狀緩解,其次為症狀治療。由於下呼吸道也會受到病毒感染而出現咳嗽或咳嗽有痰,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照護原則》吸冷蒸氣、多補充水分
呼吸道消腫後,可讓孩子吸冷蒸氣做為支持性療法。之所以不能吸熱氣,是因為熱氣易造成腫脹加遽,造成呼吸不順暢,因此,建議吸冷蒸氣。另外,呼吸急促會流失許多水分,若加上發燒,水分流失更多,故要多補充水分。

 

5氣喘
引發氣喘發作的主要因素,包括遺傳過敏體質;環境刺激,例如:天氣溫差變化大、濕度高等;過敏原的誘發,例如:塵;病毒感染導致,像是感冒誘發氣喘兒急性發作。至於氣喘的症狀是咳嗽,嚴重時會咳不停、感到胸悶、好像吸不到空氣,甚至出現喘鳴聲。

 

因應措施》分為急性治療與平常保養兩種
氣喘在治療上分為急性與慢性,葉國偉主任表示,氣喘急性發作後必須預防再度發生,治療的方向也就不同。當感冒、過敏原等誘發氣喘急性發作時,氣管的平滑肌出現收縮,如同脖子被掐住,產生呼吸急促、喘鳴聲,同時造成呼吸道的黏膜受傷、管徑與管壁腫脹,使氣管更狹窄,在內與外的雙重影響下,導致呼吸急促,葉主任指出:「首先必須讓肌肉擴張,故會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口服類固醇來抗發炎,緩解急性症狀。」

 

至於平常預防氣喘再度發作,則使用保養藥物,最主要為吸入性類固醇,由於氣喘急性發作後會造成呼吸道的黏膜受傷,如同皮膚結疤,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倘若反覆發作,恐造成氣管內的組織嚴重破壞,因此,平常必須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保養。

 

照護原則》戴口罩、防塵
外出時,如果空氣汙染嚴重或氣候乾冷,建議讓孩子戴口罩,以免誘發氣喘。此外,在臺灣,塵是引起氣喘的主要過敏原,因此,床單應兩週換洗一次,室內的相對濕度控制50%~60%之間,家裡也要避免使用地毯、布沙發等,減少灰塵的累積。

 

6鼻竇炎
鼻竇位於顏面骨中的空腔,與鼻腔相通。當鼻子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時,造成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引起鼻塞及鼻竇開口的阻塞,使鼻竇入侵的細菌及分泌物無法排除,導致鼻竇炎。鼻竇炎需與感冒做鑑別診斷,最明顯的情況是孩子流黃濃鼻涕至少持續七天以上,即可能是鼻竇炎。

 

鼻竇炎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鼻竇炎的症狀為頭痛、發燒、黃鼻涕等,慢性症狀則為流鼻涕、鼻塞、黃鼻涕持續一個月以上。

 

因應措施》急性,使用抗生素治療
急性鼻竇炎且為細菌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約兩週。如果是慢性鼻竇炎,則治療約四至~六週。若是因病毒感染(例如:感冒)或鼻子過敏合併的鼻竇炎,採取症狀治療,並搭配清洗鼻腔來改善症狀,葉國偉主任指出,不見得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免產生抗藥性。

 

照護原則》用生理食鹽水洗鼻子
孩子感染鼻竇炎時,可用洗鼻器幫孩子清洗鼻腔,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再用吸鼻器將鼻涕吸出。此外,幫孩子清洗鼻涕時,記得使用生理食鹽水,而非清水,以免造成刺激。

 

7中耳炎
中耳炎是兒科常見的疾病,多因感冒併發。小兒之所以好發中耳炎,是因為耳咽管較短、寬而直,一旦鼻涕往耳咽管倒流,易造成細菌感染而導致中耳炎,症狀為發燒、耳朵疼痛。倘若孩子的聽力變差,可能是拖延較久,須評估是否引起慢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

 

因應措施》抗生素治療七至十天
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七至十天,若治療效果不佳,持續出現發燒或積膿嚴重等情況,可能必須評估進行耳膜切開術,將膿引流出來。

 

照護原則》將鼻涕清乾淨
預防中耳炎的方法即是將鼻涕清乾淨,父母要提醒孩子別將鼻涕倒抽或倒吸。在擤鼻涕時,一次擤一邊,壓左邊鼻孔、擤右邊,壓右邊鼻孔、擤左邊。另外,曾感染過中耳炎的幼兒,代表耳咽管較短,容易細菌感染,必須小心反覆復發。

 

8扁桃腺炎
引起扁桃腺感染的原因多為病毒和細菌。病毒引起的扁桃腺炎,症狀是喉嚨痛、發燒、食慾不佳,恢復時間較長;若是細菌感染,一般多為A型鏈球菌引起,症狀為發燒、喉嚨紅腫,還可能導致猩紅熱,較常見於四至五歲的孩子。

 

因應措施》症狀治療
若為病毒感染的扁桃腺炎,主要是症狀治療,待其恢復。如果是細菌性扁桃腺炎,則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七至十天,避免引起腥紅熱或其他合併症。

 

 

做好日常保健,遠離病菌
當病毒或細菌來勢洶洶,最重要增強抵抗力,才能與之作戰,葉國偉主任指出,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就是最佳的抵抗力來源。除此,也建議家長帶孩子到戶外運動,促進體能,避免因為天氣冷而讓孩子窩在家裡,或帶孩子到百貨公司等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究竟父母在日常生活如何為孩子的健康把關,預防呼吸道疾病?

 

哺餵母乳,增強抵抗力
對於嬰幼兒來說,母奶是最好的營養,葉國偉主任建議:「原則上是哺餵越久越好,如果無法配合,至少喝四個月以上,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外,寶寶四至六個月後,隨著成長需要更多的營養來源,因此,必須添加副食品來補足成長的所需營養。

 

勤洗手
家長從外面回到家中時,接觸孩子前先洗手、換衣服,若能洗澡就更好,避免將身上或衣服上的病毒或細菌帶給孩子。

 

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感冒盛行時,少帶嬰幼兒去人多且密閉的公共場所,像是賣場或百貨公司。如果必須出入密閉且人多的場所,盡量幫孩子戴口罩。

 

注意保暖
注意溫度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尤其夜晚睡覺時,要幫孩子蓋好被子、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外出戴口罩,避免冷空氣造成鼻子不適
孩子若有過敏性鼻炎,冬季外出時盡量戴口罩,減少鼻腔接觸冷空氣的機率,不僅具有保暖效果,也可隔絕髒空氣與灰塵。

 

帶寶寶接種流感疫苗
六個月以上寶寶即可施打公費流感疫苗,通常在每年10月開始接種。如果寶寶在六個月以下,建議家中的大人施打,預防自己感染流感且傳染給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