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究竟怎樣算是「過動」呢?

臨床心理師陳南君建議,家長需要先對過動症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治療過程中成為孩子最大的助力。

活動量大不一定是過動 自我控制品質為關鍵

提到「過動症」,一般人腦中可能會浮現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中文全名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疾患,根據孩子的核心症狀可分為:

不專注型

過動/衝動型

混合型

陳南君指出,過動及衝動行為屬於外顯行為,有此症狀的孩子,比較容易被家長或學校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進而尋求專業協助;而不專注型的孩子比較容易被認為是在發呆、恍神或學習動機低落,由於這些症狀比較不會干擾團體活動的進行,就不容易被辨識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量大並不表示就是過動。

陳南君提醒:「活動量是一種氣質,孩子的活動量大,並不一定就是過動,因為ADHD的過動與衝動並不是以一個人的活動量多寡來判斷,而是以自我控制的品質來進行判斷。」

療程設計 協助自我提醒與控制


一旦被確診ADHD,會有怎麼樣的療程呢?

陳南君說,治療師會先幫孩子做完整的評估,了解他們在哪些類型的注意力有困難、衝動控制的能力、以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情境,再進行治療。

 


ADHD的症狀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也會影響其生活習慣的建立、人際互動、以及親子關係。孩子受到注意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的限制,使其在各種領域的表現時好時壞,也容易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發脾氣、感到挫折、或沒有信心,家長也因為難以判斷孩子到底是「有困難」還是「不願意」,而誤以為孩子是不用心,進而引發更多的親子衝突。

 

出處: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臨床心理師 陳南君 

 


陳信宏小兒科有專門評估過動的門診

建議有困擾或是孩子疑似有過動狀況都可以先帶過來評估

提早診斷可以提早發現

一起討論孩子後續與發展治療

讓我們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信宏小兒科 的頭像
    陳信宏小兒科

    陳信宏小兒科的部落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