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病的治療 有藥物(治標 )、環境改善及減過敏治療 (治本 )等方法。所謂「減過敏治療」是一種長期、規則性的由少數到大量將”過敏原“注射到病人身上,以期改變體質而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目的。
減過敏治療只適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蜜蜂叮咬者;其他如濕疹、蕁麻疹、腸胃過敏等疾病的效果較差。一般醫師在選擇病人時,會考慮:
(1)年齡 5-6歲以上可合作者;
(2) 已接受藥物治療及環境改善後,仍然氣喘發作頻繁或是病情控制不佳者;
氣喘病的治療 有藥物(治標 )、環境改善及減過敏治療 (治本 )等方法。所謂「減過敏治療」是一種長期、規則性的由少數到大量將”過敏原“注射到病人身上,以期改變體質而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目的。
減過敏治療只適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及蜜蜂叮咬者;其他如濕疹、蕁麻疹、腸胃過敏等疾病的效果較差。一般醫師在選擇病人時,會考慮:
(1)年齡 5-6歲以上可合作者;
(2) 已接受藥物治療及環境改善後,仍然氣喘發作頻繁或是病情控制不佳者;
想讓小孩長的高的家長請看這裡喔:
1. 運動,每天至少跳繩1000-1500下
2. 蛋白質與鈣質的補充是長高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的營養素也要均衡(我們家的小孩每天早晚喝牛奶)
3. 早睡,9點上床睡覺(生長激素約PM9-AM3點分泌,不睡就幾乎不分泌,或是分泌很少,若是12點才睡每天就少分泌3小時了 )
國人用藥量龐大,光藥費就占了健保費了1/4,然而用藥習慣卻不見得夠安全,除了聽信地下電台所販售的來路不明藥品,即使是到醫療院所拿藥,使用與保存也充滿迷思,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葉爵榮指出,許多人認為服用西藥,勢必要「買一送一」配胃藥,就是最常見的迷思之一。
▲ 許多人認為服用西藥,勢必要「買一送一」配胃藥,就是最常見的用藥迷思之一。
寶寶缺鈣對於成長影響大,給孩子補鈣前,請先去正規醫院檢測孩子體內鈣的含量。不要聽信某些補鈣品的誇大宣傳。補鈣不是越多越好,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鈣。哪些症狀可以判斷出寶寶缺鈣,以下文章分析,我們一起來了解。
母乳適於鈣的吸收
❤ 母乳每100毫升含鈣只有34毫克(牛乳含鈣高達125毫克),但母乳中鈣和磷的比例為2:1,最適於鈣的吸收。
❤ 當寶寶每天的魚肝油需要量得到滿足時,1歲內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可從母乳中得到225~250毫克的鈣元素,所以對6個月內母乳喂養的寶寶,並不強調額外補鈣。
通常寶寶幾天需要排便一次?寶寶有時一天解好多次糞便,但有時又好多天才解一次,這樣是不是有問題呢?發現寶寶每次大便時表情都很痛苦,好像糞便相當硬, 很難排出的樣子,該怎麼做才好呢?本文由專業醫師來告訴您導致寶寶便秘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便秘情形。等到寶寶的身心、行為發展都已抵達某種程度後,就可為他做如廁訓練喔!
寶寶正常排便次數
一般而言,母乳相較於配方奶較容易消化,因此哺餵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會比較多。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慶俊表示,由於個體差異,喝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從每天5~7次到三、四天解1次都有可能,且通常大便質地較稀糊。
在寶寶約4~6個月大,開始吃母奶或配方奶之外的副食品時,由於小寶寶的胃腸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許多家長會很擔心寶寶接觸新食物會不會有過敏或其他不適症狀,戰戰兢兢地選擇食物種類,不太敢讓寶寶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諸如蛋、蝦、魚等。但寶寶需要攝取均衡營養才能健康成長,專業營養師建議家長階段性地讓寶寶嘗試不同種類食物,並仔細觀察有沒有過敏或其他症狀,沒有必要對特定食物敬而遠之。
引起過敏的原因
導致過敏的因素大致上分為三大類,分別為遺傳、環境、食物及藥物。分別說明如下:
遺傳:父母親中有一人過敏,會有五成的機率生出過敏兒;雙方都有過敏則為八成。
冬春換季時,要特別注意氣候變化容易引起的疾病,包括感冒、過敏性疾病、水痘等,尤其家有嬰幼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感冒 流感 水痘 腸胃炎 過敏
溫差大,感冒容易上身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林佩儀醫師表 示,冬春交接時刻天氣變化大,早晚溫差動輒達十幾度,這時候最需要防範的就是感冒!感冒不分季節,整年都會發生,尤其秋天、春天氣變化明顯時更容易發生。 感冒以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最多,主要透過飛沫、接觸傳播,潛伏期約1〜3天,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喉嚨痛都是主要症狀,病程約持續一星期左右,會自 行痊癒。
寶寶用營養品知多少?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願。越來越多家長選擇為寶寶補充營養品,幫助寶寶補充維生素、鈣等營養物質。但是,一些錯誤的觀念的存在卻阻礙了寶寶健康成長的腳步,少數家長認為只要補充了營養品就可以一勞永逸,因此,如何正確看待營養品也成為家長必修的知識點之一。
原則1、什麼是營養品
寶寶營養品補充有學問,父母別亂加。
主要指營養素製劑,用於補充人體膳食攝入不足而缺乏的營養成分,以改善身體的營養狀況,常見的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D和鈣就屬於這一類。
【常吃蘋果可防治15種常見病】
1、通便:蘋果中的有機酸和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能使大便鬆軟,便於排泄,因此食用蘋果能促進通便,治療大便乾燥。
2、防治高血壓:有些人由於平時攝入的鈉過量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蘋果由於富含鉀、纖維素和果酸,有利於體內鈉和鹽鈣的消化與排泄,因而也就能有效地防治高血壓。
3、止瀉:因為蘋果含有豐富的鞣酸、蘋果酸、有機酸、果膠和纖維素等物質有收斂作用。其中的果膠和纖維素又有吸收細菌和毒素的作用,所以能利腸止瀉。只需每日早晚空腹各吃1個蘋果,即可見效;治療水瀉則用半成熟蘋果適量加水煮,連湯食之。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山崎正利利用動物試驗,比較了香蕉、葡萄、蘋果、西瓜、菠蘿、梨子、柿子等多種水果的免疫活性,結果證實其中以香蕉的效果最好,能夠增加白血球,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會產生攻擊異常細胞的物質TNF。
山崎教授的試驗也發現,香蕉愈成熟即表皮上黑斑愈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高。香蕉不會使白血球盲目增長只有在數量少的時候才會大幅度加。因此,專家們研究認為,香蕉具有的免疫激活作用比較溫和,在人體狀態健康時並不會使免疫力異常升高。但對病人、老人和抵抗力差的體弱者則很有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每天吃1∼2根香蕉,透過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來預防感染,特別是預防感冒和流感等病毒的侵襲。山崎教授指出,在黃色表皮上出現黑色斑點的香蕉,其增加白血球的能力要比表皮發青綠的香蕉強8倍。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 分鐘劇烈的運動。但是,香蕉不單只提供能量。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所以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1. 抑鬱症: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