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 Apr 29 Fri 2022 08:00
素食者骨折風險高43%?營養師建議補充這些營養素!
- Apr 26 Tue 2022 08:00
孩子一直掉東西,其實是大人「這件事」做錯了
孩子一直掉東西,其實是大人「這件事」做錯了
孩子一直掉東西,除了責備和殷殷叮嚀,還能怎麼辦?專家指出,現在的小孩比較容易掉東西,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在他們掉東西之前,現代爸媽可以這樣做……
小朋友常常把東西弄丟,小至文具、玩具配件,大到外套,都很常見。
但是曾任職國際主流財經、時事、生活與時尚媒體、看盡世事的環保主義媽媽普爾維斯(Miranda Purves),有更崩潰的經驗。她的兒子曾遺失過的清單,還要加上小提琴、豎笛、水槍、水壺、背包、充電線、寶可夢稀有卡、樂高積木、圖書館的書、課本……。問他是什麼時候不見的,則換來「我不知道」。
- Apr 18 Mon 2022 08:00
嬰兒溢吐奶常拍隔都沒用!吃益生菌有幫助?
嬰兒溢吐奶常拍隔都沒用!吃益生菌有幫助?
孩子在嬰兒時期溢吐奶是很常見的狀況,但如果次數過於頻繁就會讓新手媽媽們開始緊張而去看醫生,擔心是不是疾病問題造成?長期下來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嗎?又該怎麼改善寶寶溢吐奶?吃益生菌有用嗎?首先要了解寶寶溢吐奶的原因,再進行調整才能幫寶寶順利渡過這段時期喔!
嬰兒容易溢吐奶的時期
好發時期大約在 3 – 4 個月 左右,因寶寶的「賁門」發育尚未成熟,賁門是食道跟胃交界處的括約肌,也算是食道與胃之間的一道門,當這道門還無法隨時處於關緊狀態時,就容易因為用力或其他因素而造成溢吐奶的情況。
- Apr 15 Fri 2022 09:38
發燒起疹全身癢,千萬別抓!小心「這種併發症」更可怕
- Apr 12 Tue 2022 09:31
眨眼、焦慮⋯都是求救訊號!從這2症狀判斷妥瑞氏症
妥瑞氏症讓家長緊張,孩子更每天都在求救
該男童母親表示,男童原只在小時候出現眨眼睛症狀,診所醫生判斷是單純過敏,定期觀察就好;但是升上高年級後,狀況越來越糟糕,還因此被同學嘲笑與霸凌。近期甚至發現,男童每日洗手時間過長,多次提醒後還是無法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表示,在診間問診時也明顯觀察到,男童的表情隨著媽媽的煩躁與說話快步調,出現更加劇烈地影響,雖然每天都明顯地用行為表現出不安與求救訊號,但家長常因為過於擔心孩子的生活情況,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表現。於是醫師先試著緩解媽媽的緊張不安,進而思考該如何避免親子間持續蔓延的焦慮。
18歲前有以下症狀,可能是妥瑞氏症
蔣立德指出,妥瑞氏症的症狀表現,會隨著個案當下面臨的心理壓力,以及社交環境的變化有非常明顯起伏。例如:在需要面對大眾時,或是有環境轉換與其他生活事件干擾之下,這些抽搐表現會比平常來得更加明顯,進而造成個案與旁人的困擾。
在臨床上,醫師並不會因為看到症狀出現,就立即開立藥物,多半會先與個案和家人討論適應的狀況與經驗,進行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評估之後,才會依照個別情況考慮不同治療方式。在排除一般生理與物質濫用問題後,若患者在18歲以前出現以下現象,就要評估是妥瑞氏症的可能性:
- Apr 07 Thu 2022 09:20
掌握3大訣竅,讓年幼的兒童能乖乖戴上口罩
掌握3大訣竅,讓年幼的兒童能乖乖戴上口罩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防疫的第一步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但年幼的兒童不像大人一樣能長時間戴上口罩,擔心防疫漏洞,讓爸媽們很煩惱該怎麼辦?
讓孩子乖乖戴上口罩的第一步要先挑選尺寸合適的口罩,太小不容易呼吸,太大容易滑落或遮眼,除此之外,還能用幾招讓孩子乖乖戴上口罩喔
視、嗅覺吸引
孩子對於視覺和嗅覺的吸引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可以運用小技巧來吸引孩子對口罩的注意,再誘導孩子戴上口罩:
- Mar 29 Tue 2022 07:50
共用毛巾恐成細菌培養皿 醫曝1狀態就該換
有些人認為毛巾只要沒破損,基本上就可以繼續用,但小心滋生許多細菌。醫師指出,最近病毒性腸胃炎肆虐,擺放在浴室潮溼環境中的毛巾,也是很好的培養基,雖然生活並非無菌室,但盡可能還是要將微生物的量減到最低,例如定期清潔毛巾,而且不要與他人共用。
長時間潮濕的表面都可能長出生物膜,而生物膜指的是由微生物所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例如水瓶、毛巾等表面都容易形成,簡單來說,生物膜無所不在,尤其放在浴室陰暗潮溼環境中的毛巾,更是很好的培養基。
除了放在浴室的毛巾外,廚房用的毛巾也要常清洗,手若不小心沾染到病毒,就可能隨毛巾四處傳播,2014年曾有篇針對廚房毛巾的研究,調查82個家庭的廚房毛巾,發現25.6%毛巾上有大腸桿菌染污,且菌叢數和毛巾清洗的頻率呈反比。
陳崇賢醫師表示,生活環境並非無菌室,微生物環境一定會產生生物膜,但還是要注意個人衛生,將進入身體的細菌量降到最低,因為萬一超過免疫系統能負擔的情況,就會導致生病,此外,浴室也盡可能保持通風與乾爽的環境,才不會使整個浴室都變成培養皿,對此他也分享3招毛巾注意事項。
- Mar 22 Tue 2022 09:23
皮蛇長一圈會致命?醫曝:這2處水泡很危險
近日天氣變化大,忽冷忽熱對慢性病患及免疫力較弱者,都易促使疾病發作,像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就會趁虛而入。尤其對年長者來說,帶狀皰疹發作時不但疼痛感令人難以忍受,要是長在高危險地帶,後遺症更不容小覷。
●甚麼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所造成的疾病,通常是因患者小時候曾感染水痘,痊癒後病毒並未根除,反而潛藏在背根神經節中。只要患者年紀大了或是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再次復發,並以帶狀疱疹的形態表現出來。
台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指出,帶狀皰疹發病時,患者身上有感覺神經分佈的區域,就會先有一陣陣抽痛、麻木感,接下來就會在抽痛的皮膚處長出紅斑,再逐漸形成水泡。
- Mar 18 Fri 2022 09:18
憋尿真的會傷腎傷心!不可不知「心腎症候群」會害猝死 4招遠離它
再怎麼忙,也要記得解尿!心臟科醫師指出,一旦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因為憋尿會使膀胱脹大,細菌可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盂腎炎,甚至出現腎衰竭,影響到心臟,或引發急性心律不整。
腎臟與心臟互為共生
為何腎臟會對心臟造成影響?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解釋,腎臟是負責排尿液的器官,是身體重要的排毒機制,當腎臟功能出現異常尿液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可能出現積水現象,心臟便需要更大力的工作來進行身體運作,這是可能間接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主因之一。
此外,在腎臟透過排尿的過程中,會輔助身體調節「電解質」,排掉過多鈉離子、鉀離子,所以當無法順利排尿調節時,就可能會引發急性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