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外面氣溫大約攝氏10度左右,可是,請家長注意--腸病毒已經開始在流行了,麻豆已經有幼稚園因腸病毒群聚感染而停班停課,所以,腸病毒絕不是夏天的專利,請家長督促小朋友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勤加洗手,以避免被腸病毒感染也避免傳染給家人與朋友。小心,小心。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

冬季腸胃炎發威 1週就診20萬人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腸胃保健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腸胃疾病幾乎是每個小孩都會有的問題,當父母聽到孩子說「肚子痛痛的……」,並且出現哭鬧反應等,往往因為小朋友的語言表達不佳,導致爸媽摸不清頭緒無法分辨孩子的實際狀況,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時機,招致更嚴重的疾病後果。

 

其實家長只要有正確的觀念,照顧孩子做好平時的腸胃保健,就能預防腸胃病痛上身,替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未來。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科篇

寶寶與大人皮膚的差異性

陳怡婷醫師表示,冬天如果想要照顧好寶寶稚嫩的肌膚,必須先了解寶寶的肌膚與大人在構造上有哪些不同: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我的喉嚨不舒服痛痛的!」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家中小孩只要一開始喉嚨痛,當父母的就得擔心家中其他成員也會陸續感到不舒服,其實,避免全家人受傳染是有訣竅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呂宜興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喉嚨痛的病毒或細菌,很容易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口水、體液的接觸等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家中一旦有成員喉嚨痛,不僅是患者要戴口罩,建議其他成員也一起戴上口罩會比較安全。

 

喉嚨痛2原因導致 對症下藥才有解

呂醫師表示,一般造成喉嚨痛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病毒型感染及細菌型感染,而高達85%的喉嚨痛是由於病毒性感染所引起,如:腺病毒(Adenovirus)、鼻病毒(Rhi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和冠狀病毒(Cornavirus)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被發現的病毒,如果不積極治療,恐會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諸如腸病毒、拉肚子、口腔潰瘍、扁桃腺化膿、發燒、吞嚥困難、頸部疼痛等問題。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十年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夜盲症或其他眼睛疾病的狀況。現代已不常見,反而是營養過剩、不均衡才值得注意。「均衡的飲食才是護眼之本。」爸媽檢視一下,以下5種有助眼睛更健康的營養素,孩子都攝取到了嗎?

營養素1/維生素A

維生素A有助滋潤眼睛,預防乾澀。而正常的眼球發育需要維生素A的運作。可在蛋黃、牛奶、紅蘿蔔、番茄、深海魚類中獲得。鋅則與維生素A有協同作用,能加倍維護眼睛的正常機能,富含於海鮮類食物中。

營養素2/維生素B群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診後的領藥重點!回家記得保留藥袋!

嬰幼兒生病的次數不少,用藥安全要從拿到藥單就開始做起。

 

台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表示,看完診家長拿到藥單後就需仔細核對藥單上的姓名、年齡、性別是否是正確,憑藥單領到藥袋後需再核對一次藥袋上的姓名、年齡、性別,之後再查看藥袋上的資料,包括:藥名、單位含量、藥品品項、藥品數量、藥品用法、注意事項、服藥時間、頻率次數以及藥品保存方法。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飲食常見10疑問一次解答

彩玲的兒子已經4個多月,前幾天帶寶寶去醫院打預防針時,醫師建議可以讓兒子開始練習吃副食品,從米精或米糊開始。

 

身為忙碌的職業婦女,彩玲沒有太多時間準備米糊,索性到嬰童用品店購買米精,回家後卻被婆婆唸了一頓,婆婆認為等寶寶6個月大再吃副食品比較好,而且別讓這麼小的嬰兒食用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物。一時間彩玲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想到小寶寶的飲食,竟然有這麼多「眉眉角角」……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便便帶血,父母都會非常緊張、焦慮,除了嚴重的尿布疹導致破皮出血之外,要小心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症」引起。1名兩個月大的男嬰,媽媽平時餵食配方奶,換尿布時,忽然發現寶寶大便中帶有血絲,也有腹脹情形,經送醫檢查,發現寶寶有輕度貧血、血中嗜酸性白血球稍高,其餘檢查均為正常,診斷男嬰是牛奶蛋白過敏所引起的腸炎。

國內嬰兒食用配方奶粉的情況很普遍,臨床發現過敏體質的嬰兒日漸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喝母奶的寶寶也可能因為媽媽攝取牛奶蛋白的成分,經由母奶餵食造成寶寶發生牛奶蛋白過敏症。

寶寶免疫系統發育未完整,容易有牛奶蛋白過敏症

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陳旻吟醫師表示,新生兒及嬰幼兒時期,腸胃道防禦功能及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造成牛奶蛋白質未經完全分解,就穿過腸胃道屏障直接進到體內,誘發免疫系統活化而產生發炎反應,導致牛奶蛋白過敏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長痛的3大特色

生長痛的發生年齡有兩個高峰,分別在3〜5歲和8〜12歲之間,統計2〜12歲之間的小朋友,約1/5曾有過生長痛的經驗,其中又以女生發生的機率較高。生長痛有3大特色,在孩子喊痛的時候,父母可以對照看看: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