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秋冬氣溫低,各種病毒捲土重來,兒科醫師表示,最近一周的門診就出現10多名玫瑰疹寶寶,家長和寶寶親密接觸時,應注重清潔以免傳染,且寶寶發燒未超過39℃,不需要立即使用退燒藥,少數病童會有熱痙攣的現象,照護時應盡量保持鎮靜,不可壓制或束縛。

預防嬰兒玫瑰疹 注意清潔勤洗手

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玫瑰疹是病毒感染,也是小寶寶常見的感染疾病,好發於6個月到2歲的寶寶,特別是1歲左右為高峰期。玫瑰疹主要是皰疹病毒第六型及第七型感染,因病毒出現在感染兒童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所以感染途經應為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所造成。

而多數大人在兒童時期都感染過引發玫瑰疹的皰疹病毒,小寶寶可能是經由無症狀的成人傳染給嬰幼兒,醫師提醒,家長要與寶寶親密接觸時,多注重清潔、加強洗手。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臺安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王和順指出,新生兒較容易罹患鵝口瘡,是因為鵝口瘡屬於人體常態存在的白色念珠菌(黴菌),因此造成口腔表皮黏膜發炎而形成的白色小斑塊,加上與奶垢外觀相似,較難區分。

 

通常醫師門診時,會以棉花棒沾濕來清除,若能順利清除的,就是殘存口腔的奶垢;但如果無法清除,還會有一點破皮、微血管破裂及疼痛的,那多半就是鵝口瘡了。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貼:

補鈣8強效食物!杏仁無花果都上榜

當骨頭中鈣質流失的速度遠大於鈣質攝取與吸收時,日積月累下,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由於骨頭不夠強壯,無法承受外來力量時就容易骨折了。當骨頭中鈣質流失的速度遠大於鈣質攝取與吸收時,日積月累下,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由於骨頭不夠強壯,無法承受外來力量時就容易骨折了。日前報載有國中生,跑步跑到一半,竟然出現自發性骨折,原來是缺鈣惹的禍!美國健康網站特別精選牛奶之外的「8大補鈣好食物」,包括無花果、杏仁等,幫助大家強化骨骼、預防骨鬆與意外骨折發生。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科醫師提供4大防護,病菌Out

秋冬是各種病毒活躍的季節,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特別是流行性感冒,在秋冬最為盛行,甚至會讓兒科門診人數上升至夏季時的兩倍。」另外,冬天亦好發輪狀病毒腸胃炎與諾羅病毒腸胃炎;除此,由於秋冬溫差變化大,容易出現過敏性鼻炎或氣喘。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人一等」是許多父母心中願望,但小朋友若長不高,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將是一項重要選擇。醫師指出,學童如果生長曲線落在3%百分位,或1年生長少於4公分,都應該提前看生長門診,經過抽血、骨齡檢查,可以找出長不高的真正原因。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蔡立平主任醫師表示,遺傳是影響孩子身材高矮最主要的因素,排除遺傳的原因,有些生長較為遲緩的孩子,可能是因為疾病所造成,不過,骨齡才是評估小孩是否還能長高的重要關鍵。而飲食均衡,避免肥胖以及多運動,則可遠離生長發育困擾。

國一男135公分 4年飆高35公分

門診中曾收治1名曾姓同學國一時身高僅135公分,經過檢查發現是生長激素缺乏,連續4年施打生長激素,現在升上高三的他,身高長到170公分;不過,他的弟弟今年國二,也才145公分,身高也偏矮,但骨齡檢測和實際年齡差不多,發育幾乎完成,評估再長高的空間卻很有限。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儲存骨本,絕對少不了「鈣」,不僅可促進孩童生長發育,也能降低成年人和老年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軟骨症的風險。不過,董氏基金會提醒,補鈣要選對食物才有效,許多民眾透過喝調味乳、奶茶或豆漿等方式補充鈣質,都不是妥當的方式,反而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孩童若鈣質攝取不足,易導致體位橫向發展、長不高,更會影響骨骼健康、生長發育及學習力,並增加蛀牙、骨折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率。補鈣的觀念和重要性老生常談,但仍有許多人補鈣用錯方式。

【錯誤1/調味乳】

台灣的調味乳定義與國外不同,乳含量只須50%以上,等於喝了一瓶調味乳,只喝到一半的生乳成分,其他喝下的都是糖、香料、色素、增稠劑等添加物。也就是說,調味乳比較像是添加了生乳的糖飲,不建議當作一般乳品補充,而且大量的糖更會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導致鈣質流失,進而損害骨質密度,增加日後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機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秋天的來襲,氣溫也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但這也意味著流感即將跟著到來,而所謂的流感,就是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頭痛、發燒、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但通常在2~7天內會康復。

對此,基隆市衛生局表示,臨床上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無法區分之急性呼吸道疾患均有可能為感染流感病毒所引起,根據估計,每年流行時,約有10%受感染的人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

預防流感接種疫苗 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流感的重要性,在於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當流感發生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齲齒為兒童常見的主要問題,兒童口腔健康不僅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影響到未來恆齒的生長、發育。而為有效降低兒童的蛀牙率,衛生署放寬兒童免費塗氟服務,將從5歲以下每年2次免費塗氟服務,擴增到6歲以下。

應避免慣性喝夜奶

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預防齲齒除了塗氟之外,還要注意定期口腔檢查、良好的飲食習慣、正確的潔牙、正確的刷牙方法等。幼兒牙齒長出來後,應每日至少兩次潔牙(睡前一定要刷)。為減少蛀牙,應避免糖分高、精緻黏稠的食物亦容易造成齲齒,因為這些食物容易黏在牙齒上及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

而二到三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教他們獨立刷牙,但是兒童是沒有辦法徹底刷乾淨自己的牙齒因此父母一定要再幫他們刷一次。正確的刷牙方法為刷毛與牙齒成45 度至60度角,而且輕輕地壓向牙齒,使刷毛的側面也能夠接觸到牙齒。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嬰幼兒的腹瀉

到底怎樣才算是腹瀉呢?爸比媽咪可從寶寶糞便的含水量與解便次數來觀察──糞便的含水量增加而呈現糊狀或水狀;解便次數較正常情況增多都屬於腹瀉。

 

其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主治醫師陳善銘表示,糞便性質比解便次數更屬重要指標,若寶寶平常的便便都屬於成形便,但突然變成一天解一次水便,可認定為是腹瀉;假如一天解便5~6次,但均為顆粒狀,不會認為是腹瀉。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常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已經一歲多、兩歲了,卻還不太會說話?有些孩子只會說幾個詞彙,有些甚至還未開口說話,與其他孩童比較起來語言發展似乎較慢?這時候周遭有些親友會安慰說:「大隻雞慢啼,孩子年齡還小嘛!等再大一點自然就會說話了,不要緊張,再等等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語言治療師莊維儀指出,雖然每個兒童的語言發展速度有快有慢,有個別差異,但粗略來說,兒童語言發展有以下幾個重要指標與里程碑:

1)在1歲至1歲半左右,孩子會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彙,而且通常在2歲前,會發生詞彙爆炸期。在這個時期,兒童可說出50個以上的詞彙。

2)在4歲左右,孩子可說出包含4至5個詞彙的句子,而這時候句子的文法也大致都能正確。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