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腸病毒好發期,家長不可輕忽,一名小學一年級女童,腸病毒發病5天,口中出現大大小小的破洞與白色斑點,以致無法進食,連吞口水都會痛。經檢查發現,是腸病毒造成的嘴破合併「鵝口瘡」,用藥後,隔天白點即消失,並緩解疼痛。
腸病毒流行期,要注意多洗手,避免造成嘴破合併「鵝口瘡」
目前正值腸病毒好發期,家長不可輕忽,一名小學一年級女童,腸病毒發病5天,口中出現大大小小的破洞與白色斑點,以致無法進食,連吞口水都會痛。經檢查發現,是腸病毒造成的嘴破合併「鵝口瘡」,用藥後,隔天白點即消失,並緩解疼痛。
腸病毒流行期,要注意多洗手,避免造成嘴破合併「鵝口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一名27歲的女性氣喘患者,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以為這些疾病是營養不均衡所造成,特別注重養生,餐後都會來一顆奇異果,在一次看診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皮膚有紅疹脫屑的情形,認為她有過敏體質,建議做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居然如此巧合,希望補充營養的奇異果竟成了過敏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奇異果雖然是健康的食物,不過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的過敏原兇,容易引起像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 嘉義報導)
近期天氣多變,除了預防流感,小兒科醫師也提醒,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疾病,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或塞住的不舒服感,一但延誤處理,甚至會造成聽力受損等問題,不可不慎。
揮別夜間尿床,親子一夜好眠
成長中的小兒尿床原本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然而少部分清醒時已可充分控制膀胱排尿的小孩,卻在夜間睡眠狀態下不自覺發生尿濕床褥的行為,這在醫學上稱為「夜間遺尿」或「夜尿症」。
臺安醫院小兒科王和順醫師表示,2歲孩童夜尿比例仍高達50%,到了5歲則降至15~20%,此後每年約有15%的小兒尿床可自行改善,統計數據顯示,7歲時還有10%孩童飽受夜尿困擾,甚至有1%左右的15歲青少年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仍舊存在夜尿情況。學齡前的孩童當中,男孩夜尿盛行率又比女孩高出2~3倍。
台南市自5月22日發生首例日本腦炎後,截至目前已有6人確定感染日本腦炎,包含括北區、仁德區、善化區、麻豆區、安平區、永康區等6區。
臺灣日本腦炎流行期約在5~10月,高峰期通常出現在6~7月,衛生局呼籲,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黃昏),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並作好防蚊措施、排除積水容器與積水處,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
感染日本腦炎,潛伏期為5至15天,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請民眾或家屬如有發燒、頸部僵硬、意識不清等,請盡速前往鄰近醫療院所就診。
【沈能元╱台北報導】
一名一歲男嬰咳嗽長達一個月且越咳越兇,日前甚至全身長紅疹,就醫發現因感染黴漿菌導致肺炎,並合併多形性紅斑。醫師表示,近期天氣忽冷忽熱,感染黴漿菌患者約增二成,嚴重恐肺積水、肺膿瘍、敗血症;幼童長紅疹、紅斑,常易被誤認是痱子、蕁麻疹而延誤就醫,提醒家長不應輕忽。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說,男嬰就醫時全身滿佈紅疹,雖然紅疹不癢不痛,且男嬰僅有咳嗽症狀,但檢查發現男嬰已遭黴漿菌感染,誘發肺炎並併發多形性紅斑,經抗黴漿菌藥物治療,男嬰紅斑已消退。
【文/吳碧芳】
嗷嗷待哺的小嬰兒,腸胃健康好不好,會直接反應在體重成長的數字上。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寶寶若腸胃吸收不好就容易腹瀉,消化不好則容易有脹氣毛病,影響身體對營養的攝取。
若寶寶經常脹氣不適、排泄不順,當然會長得不好,這就需要父母用心把關,從透視成長曲線、正確添加副食品、正視腸胃不適小毛病等三方面著手,幫助寶寶維護胃腸好機能,打穩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