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民眾容易因為天氣變化,造成感冒或身體不適,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或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並至鄰近醫療院所就醫,除了定時量體溫,感冒期間勿至人潮眾多之公眾場所、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措施,最好能在家休息,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民眾容易因為天氣變化,造成感冒或身體不適,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或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並至鄰近醫療院所就醫,除了定時量體溫,感冒期間勿至人潮眾多之公眾場所、勤洗手、注意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措施,最好能在家休息,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以往觀念認為氣喘學童不能運動,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歐良修醫生認為這是不對的想法,氣喘兒只要在運動前,有足夠的暖身運動及補充足夠的水,或者是運動前適當的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同時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可以有效防止運動誘發氣喘。(李明朝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歐良修醫生表示,以往民眾的觀念,認為氣喘學童不適合從事運動,擔心會喘,這是不對的觀念,氣喘學童在運動前,只要做足夠的暖身運動及補充足夠的水,或者是運動前適當的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可以有效防止運動誘發氣喘。
歐良修醫生表示,氣喘學童也可以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例如足球,可以選擇守門員的角色,避免過度奔跑引發氣喘。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今年腸病毒來勢洶洶,不可輕忽,今年起至今已有24例重症病例,較往年同期高,疾管局印製一萬本「絕不輕忽腸病毒威脅-醫療照護安心守則」,供醫師及民眾進一步預防腸病毒。
又出現父親不當搖晃寶寶哄睡、導致寶寶因嬰兒搖晃症候群致死的案件。面對孩子哭不停的情況,家長們直覺的反應都是將寶寶抱在身上輕輕搖晃,或是讓寶寶躺在搖床或搖椅上,但接連發生的事件卻讓家長們不知所措,育兒生活雜誌為您請到專家,了解最安全的不搖不晃哄寶寶方式!
搖一搖比較好睡?
父搖晃哄睡 7月嬰丟小命
根據調查,台灣引起兒童過敏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分別是塵蟎、蟑螂、黴菌、貓狗皮屑,其中以塵蟎比率最高,約占90%以上;歐美各國常因花粉引起的過敏,在台灣則不多見。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
前幾天才剛好的口水疹怎麼又出現在寶寶臉上了?而且好像一次比一次嚴重!爸比媽咪別緊張,現階段的寶寶因為肌膚較脆弱,即使照顧週全仍可能復發口水疹,隨著月齡的增長,皮膚強度自然增加,幾乎就不會再發生!
嘴巴四週紅紅的…
【案例1】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
台南市出現入夏後第一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家住北區大港里的40歲婦人,5月2日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到診所就醫未改善,5月4日她到另一家診所就醫,醫師懷疑是登革熱疑似病例而通報,前天經疾管局檢驗後證實。對今年登革熱疫情提前亮紅燈,台南市衛生局展開地毯式孳生源清除,避免疫情擴大。
【陳麗婷╱台北報導】
衛生署昨公布新增三例腸病毒重症個案,預估下周將進入腸病毒高峰期。雖目前社區流行的腸病毒約六成六為七十一型,但近來已檢出十例一歲以上孩童感染克沙奇B3型病毒,比近幾年都多,由於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3型易引發重症、死亡,成人若有輕微感冒、發燒症狀,切勿接觸新生兒,以免傳染。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昨說,上周新增三例重症均為腸病毒七十一型,分別為新北市十一歲小六男童、台中市兩歲三個月女童、台南市一歲一個月男童,上月中出現發燒、手足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症狀,接著出現肌抽躍、心跳過速等重症病徵,還好即時赴大醫院就醫,現均康復出院。今年累計至前天已有三十例腸病毒重症。
近年來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人數逐年增加,感染率3年飆4成,其中高抗藥性血清型19A感染佔比更暴增4倍。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昨(18)日表示,很多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後,都會先到診所就診,只要看不好,家長就立即換家診所再看,讓有些幼兒到台大醫院前,或多或少都已經使用抗生素,來台大後幾乎都是用後線的抗生素。
根據WHO統計,每年約有100萬個5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平均每2秒就有一名兒童死亡,而肺炎鏈球菌就是主要的致病菌。台灣地區幼兒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平均不到四成,難以產生群體保護效果,台大醫院小兒科名譽教授李慶雲表示,完整施打大部分都有九成的保護力,呼籲新生兒滿2個月及早接種疫苗,並依照2、4、6及12~15的月完成疫苗接種。
而已完成接種4劑舊型疫苗2~5歲的幼童,建議可補打一劑涵蓋有血清型19A的結合型疫苗,提升保護力。目前,像是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台南市等都有提供2歲以上未滿5歲的幼童免費施打新型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