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熱翻天!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8月20日因熱傷害急診高達1106人次,較去年同期的857人次增加近3成,雖然夏天即將結束,但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中午前後高溫仍可能落在33至35℃之間。國健署提醒6大高危險族群避免暴露在高溫下,且牢記「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3要訣,預防熱傷害。
國健署表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特別是以下6大族群,因生理和環境等影響,更容易因高溫而引發熱傷害。若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
1.嬰幼童: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且代謝率較高,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藥物更有效的仙丹
有個老師曾經跟我說:「去看病人,去跟病人好好解釋,有時候比好藥還要有效。」有一本神經外科醫師寫的書,裡面也有句話:「看病人一眼比打一千通電話有效。」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統計粗估,我國罹患心臟疾病人數,大約落在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指出,將比常人更容易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嚴重性肺炎,醫師呼籲,秋冬來臨之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施打疫苗,以保護身體抵抗力。
女子有心臟疾病 遭感染肺炎鏈球菌離世
一名35歲女性居住於彰化,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合併右心衰竭,平日病情控制穩定。去年,因肺部感染轉院至臺中榮民總醫院,短短幾天情況惡化,需插管治療,之後併發全身性敗血症至多重器官衰竭,最終不幸去世。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王國陽醫師表示,心血管病患的心肺功能較一般人差,屬於容易遭受感染侵襲的高危險族群,應特別重防禦感染。
心血管疾病循環差 抵抗力較弱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掌握補水原則
對於寶寶不當喝水而危害健康的案例,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指出,之前一位韓籍幼童因為盲腸炎開刀,手術後醫師提醒他多喝水,有一天他一口氣喝了3600C.C.,導致急性水中毒。還有一位1歲7個月的幼兒因為腹瀉脫水,父母連續2天讓他各喝了3000C.C.的水,發生水中毒。
另外,也有父母為了幫寶寶去胎毒,連續3天餵他喝300C.C.紅嬰水,導致水中毒。除此,一位幼童因為腸胃炎腹瀉嘔吐,父母改泡半奶讓他吃,由於孩子持續有腹瀉狀況,父母讓他連續喝了幾天的半奶,配方奶越泡越稀、水分過多,孩子的腹瀉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造成水中毒。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夏日的到來,民眾大多希望待在涼爽舒服的冷氣房內,但經常進出冷氣房造成的溫差失調也會引發中暑,不會表達身體狀況的嬰幼兒,也經常在中暑症狀出現後讓父母特別著急。如何能正確讓孩子穿著適當衣物,除了避免中暑外,更能預防因衣服穿太少而讓孩子著涼,是父母十分重視的課題。
1)冷氣房內外溫差大,隨時準備保暖配件
書田診所小兒科葉勝雄醫師表示,夏天炎熱,人體為了調節溫度,血管會擴張、毛細孔會打開,若突然進入冷氣房恐會使熱氣無法散出,造成身體不適。而屆滿1歲的嬰幼兒活動力強,縱使在冷氣房內也會流汗,父母應隨時注意將孩子身上的汗擦乾,衣物材質可選擇以透氣的棉或棉心紗材質,利用多層透氣紗布與空心棉混合的布料,能透氣兼保暖。而父母也應避免冷氣直吹嬰幼兒身體,房內可隨時準備透氣涼被,讓孩子在休息中也不易著涼。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如果因為太忙忘了,忘了喝水或憋尿,很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其實,泌尿道感染不僅容易發生在成人女性身上,也是幼兒常見的細菌性感染。由於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無法以言語表達不適,只是嚎啕大哭,爸媽誤以為是尿布濕了,或以為是寶寶肚子餓了,因而容易延誤治療。營養師建議,日常可以給寶寶喝稀釋的蔓越莓汁,以降低感染風險。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敏恭醫師表示,引起小兒泌尿道感染的原因與成人不同,男嬰跟女嬰感染的原因也常有別,但是一旦出現感染情形,必須儘快就醫,以免造成腎功能損壞。如果寶寶哭鬧不止、胃口不好,甚至伴隨發燒情形,就要小心是否為泌尿道感染,造成不適。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也提醒,1歲以上的幼兒,平時除了注意水份攝取,也可以適量攝取加水稀釋蔓越莓果汁,水量約蔓越莓果汁的3倍,以及吃蔓越莓乾等,減少泌尿道感染。
泌尿感染成因 男女有別
陳敏恭醫師指出,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多是膀胱輸尿管先天性逆流問題,其次還有男嬰包皮藏菌、清潔女童私部時擦拭方向錯誤、便祕、水份攝取不足等問題。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
罹男性女乳症 黑道角頭C罩杯
中國時報【林欣儀、實習記者陳帥強╱台中報導】
大男人卻擁有女性般的胸部!讓台中市25歲黑道角頭與20歲男大生很困擾,經就醫後,才發現他們因愛吃西方速食,且乳腺組織太肥厚,竟出現「男性女乳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 出生僅25天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22日)公布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個案,患者是名出生僅25天的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後死亡。專家指出,產婦可能藉由胎盤、產道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提醒準媽媽們臨盆之前要勤洗手、避免接觸腸病毒幼童,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21日發生1起新生兒感染腸病毒死亡的個案。這名居住在嘉義的小男嬰出生3天就感染腸病毒伊科11型,經過3個禮拜的治療,仍然不幸過世,是今年首起死亡案例,出生僅短短25天。
腸病毒專家、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指出,產婦可能經由胎盤、產道、接觸而將腸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嬰兒剛出生時可能沒什麼症狀,經過幾天的潛伏期就開始發病,7天之內出現腸病毒症狀的新生兒最危險。
張鑾英表示,在所有腸病毒型別中,克沙奇B3型與伊科11型最容易侵犯新生兒。張鑾英說:『(原音)這個病毒的毒性比較強,他們比較容易侵犯到全身,尤其克沙奇B型,容易侵犯到心臟、肝臟;伊科病毒也是類似,也很容易造成肝臟壞死、肝功能異常,有時候會全身性出血等等這些併發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炎夏日,腸胃炎來勢洶洶
每逢夏季,便是腸胃炎病例暴增的時節,大人、小孩全都成為病菌猛烈攻擊的對象,其中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首當其衝!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腸癌篩檢簡介
大腸癌概況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