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疫苗專區 (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時序進入10月,流感流行季節也跟著報到!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認為,若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民眾施打"四價流感疫苗",保護力更完全! 目前美國也是以施打四價疫苗為主。

💡為何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十月中旬後開打的4價流感疫苗,六個月以上就可以打了!不用再像以往一樣,必須等到三歲以上,才可以施打。
這是兒童的福音,對於流感的保護力可以更完整.

💡有必要打自費嗎?
如果能力許可,當然最好。這是視似個人需求,公費的效果也ok,自費的多一種抗體,自然多了一層保護。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流感最佳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

施打流感疫苗是預防重症的一個很重要工具,就算得到流感,症狀也會比較輕微。並不是打了流感疫苗就百分之百不會得流感。
 

孩童感染流感比例高 老人家易有致命威脅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兒科醫學學會最近發佈了今年度( 2018-2019)的流感疫苗建議,其中一項建議,是呼籲父母帶小孩盡快在 #10月底前施打流感疫苗

台灣今年開始六個月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施打自費的四價流感疫苗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2Fcontent%2Fearly%2F2018%2F08%2F30%2Fpeds.2018-2367&h=AT2QL8-NawxWqX7dEfcissWMH0RwH4fa1suZfSIfXM_GXRYRncu9_L6j8pR4qEip35xEk6ICsXBcCYnACwIzZNlfZGKOKDFbah_IXRY615rTeLYrV1fr6bi7GLXx5QEsVMsb57dOTg-5VPf-k8BoSDCGGVugXCjwh0PkCcaMHYNj-VWhTY6WBPM8SLcNqSarXDF1ef6y6VTgo_aLb3QgSDswK3TRtNRvAPhkMMOSkqcFagovBeop_0twfygiKt-01vVGI3GzdU4prCGiFclvPEJ5D_gthVJa5nul1al6QFVWpHZkUqGDmKoi6xVAg7TGe5-MUkN46srlbaQmgQcpA2RSbfHSPie5CHXIYVwkaXeoHdIFglmhVSiVCO0bgnM-mMooa1HZ-X3wLTK9R6zXGpSAyEO6L0rEfA

根據國外文獻,流感疫苗之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80%,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90%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的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80%之死亡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2劑水痘疫苗,可達較好的保護力。

秋冬是水痘好發季節,兒科門診已經開始有長水痘發高燒的小病患,

醫師提醒,水痘疫苗雖有82%的保護力,但仍有部分漏網之魚,國外

研究發現,追加第二劑水痘疫苗,可讓99%孩童受到保護,建議家長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每位新生兒都有一本《兒童健康手冊》,裡面詳載了出生後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但只有兒童需要接種疫苗來預防重大疾病嗎?為了扭轉這個既有的刻板印象,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世界預防接種週宣導主軸,就是「青少年及成人,也要重視預防接種的重要性」。

 

流感併發急性肺炎 女藝人現身說法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自70年代開始推公費施打日本腦炎疫苗,感染人數大幅降低,但時至今日每年仍有20∼30位個案,甚至出現神經性後遺症如語言障礙,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指出,日本腦炎並未絕跡,且部分家長認為疫苗有群體免疫效果,別人家小孩打過了,自己家小孩就不用打,不過日本腦炎非人傳人,無群體免疫效果,而今年8月即將上市新式活性減毒疫苗,相較傳統要打4劑,現僅須施打2劑,每劑約自費2600∼3000元。

 

 

李秉穎醫師表示,群體免疫指的是群體中很大部分接種疫苗者,可以保護少數未接種疫苗的個體,而這觀念也讓部分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用施打疫苗,可以省麻煩又不用讓孩子受罪,但日本腦炎主要是由蚊子叮咬受感染豬隻,再傳染給人,在台灣又以三斑家蚊為主要媒介,並非人傳人、無群體免疫效果,被叮咬感染後會頭痛、發燒、痙攣,僅能施以支持性療法,也可能有致命疑慮,建議仍應及時接種疫苗。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流感疫苗開打的季節,因此再把流感以及疫苗介紹一下,減少大家對流感疫苗的誤解與恐懼。從去年度開始,流感疫苗接種最大的不同就是把孕婦納入公費流感施打的對象。另外還有就是新型四價流感疫苗持續的引進。

 

什麼是流感? 

先來說明一下流感跟感冒有甚麼不一樣。感冒是廣泛指數百種不同的病毒或細菌造成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比較常見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細胞融合性病毒、腺病毒等),而流感是單指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症狀。流感病毒可分為A、B、C型,A型與B型可以引起大規模的季節性流行,C型則以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為表現,且一般不會造成流行。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7-01 媽媽寶寶雜誌 第 341 期

作者: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暨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副理事長鄭博仁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宮頸疫苗  

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僅次於乳癌最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五十一萬個子宮頸癌新增病例,並有二十八萬八千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在台灣,子宮頸癌更高居歷年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
根據保守估計,台灣一年可發現5700個新病例,是威脅婦女健康的頭號敵人。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痛到讓人想自殺的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無法提早預防?醫學統計顯示,每3個人就有1人會罹患帶狀疱疹,且特別好發於60歲以上老年人,幾乎每個患者都對其引發的劇烈神經痛苦不堪言,即使治療也不見改善,有些人甚至為此輕生。醫師表示,目前已有疫苗可預防7成發作率,效果未必百分百,卻能大幅降低神經疼痛。

水痘族當心!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帶狀疱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表示,水痘是兒童常見的皮膚病毒感染疾病,即使治療痊癒,並不代表病毒完全消失,仍有些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躲在神經結內,待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再度活化,攻擊神經走向呈現帶狀分佈的皮疹。

帶狀疱疹的初期表徵通常只是不明顯的奇怪感覺,包括發癢、發麻或灼熱感。幾天後,皮膚出現含液體的水泡,通常是在身體或臉部的神經脈絡部位,水泡可能需要2到4週才會消失。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領先亞洲國家,率先使用四價流感疫苗,這種疫苗可以全面防範AB兩型流感病毒的威脅。每年11-12月是流感高峰季節,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可自費優先接種疫苗,以保護身體健康。

過去因為流感疫苗生產技術難突破,世界衛生組織需每年預測流感病毒株,防疫工作常受到限制。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教授表示,目前因兩種B型流感抗 體並無交叉保護能力,若猜錯病毒株,流感防疫便功虧一簣。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打疫苗就像買保險一樣,如果能愈早提供愈完整的防護,家長會更安心。然而,由於疫苗接種多集中於寶寶一歲內,光是時間、成本、生理狀況等等,在規劃疫苗接種時程中,都是需要被納入慎重考量的要素。

Part 1】關注現行疫苗資訊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兩個月進入口腔期 愛咬東西當心輪狀病毒吃下肚

建議選擇可保護七種型別輪狀病毒疫苗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千萬不要忽視帶狀皰疹可能帶來的併發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文元指出,帶狀皰疹患者當中,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會出現眼部帶狀皰疹,其中有五成到七成二患者發生慢性眼疾、視力衰退等併發症。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如果帶狀皰疹發生於第三腦神經,可能造成眼肌麻痺、視神經炎。

帶狀皰疹是水痘病毒再度活化引起,最常見症狀為疼痛、皮疹。只要得過水痘的人就可能因病毒活化引發帶狀皰疹,根據美國疾病管理局統計,蔡呈芳醫師表示,五十歲以上成年人帶狀皰疹發生率高達九點五成,每三人就有一人罹患帶狀皰疹。 而年齡也是罹患帶狀皰疹最主要風險因子,研究發現五十歲之後免疫力降低,發生帶狀皰疹風險和疾病嚴重度明顯增加。九成六患者曾發生急性疼痛、一般神經痛到 出現皮疹約三到五天,但也有可能長達一百天才出疹,因此很多病患飽受神經痛之苦,卻全然不知已罹患帶狀皰疹,因而延遲治療時機。

帶狀皰疹常見併發症是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這種慢性疼痛症狀會持續至少九十天以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率、嚴重程度與發作時間會隨年齡而增加,年齡六十歲以上患者出現這種症狀 比例約為百分之五十。林文元醫師指出,帶狀皰疹疼痛時間與年齡成正比,年紀越大的患者疼痛持續越久,常對中老年病患造成嚴重生活困擾。帶狀皰疹也可能引發 觸感痛、運動神經元麻痺、肺炎、腦膜腦炎等其他嚴重併發症。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寶寶不出門,就不會感染輪狀病毒?大人帶「毒」回家才危險!一歲男童噗噗就是標準的「宅寶寶」,天天待在家,日前卻感染輪狀病毒,又吐又拉,嚴重脫水,住院4天連吊了13瓶點滴,叫爸媽好心疼「小手都快成針包」。小兒科醫師提醒,大人在外容易將病毒帶回家,又以玩具、門把、馬桶是家中最容易窩藏病毒地點。

媽媽自己在家裡帶小孩,少去公共場所,寶寶不出門就不會感染輪狀病毒?根據一項針對全台1200名、家有2歲以下嬰幼兒家長所進行的「輪狀病毒認知調查」發現,近5成家長認為,只要作好家中清潔,就不會有輪狀病毒存在。

錯!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宋文舉表示,輪狀病毒存在於環境中,大人在外容易將病毒帶回家中,輪狀病毒可存活在物體表面長達10天之久,且具高度傳染力,10顆病毒即可造成發病,寶寶不出門仍有感染風險。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疾病管制局表示,基於社會型態之轉變與家長對於疫苗接種審慎之需求,為提升接種品質與效能,並讓幼童及早獲得保護力,

依據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將原先於國小一年級全面接種之「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提前於滿5歲至入小學前於衛生所或醫療院所完成。

請家長於滿5歲以上之兒童進入國小一年級就讀前,攜帶其兒童健康手冊之「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健保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陳信宏小兒科診所)接種於入國小前須完成的MMR疫苗第二劑、Tdap-IPV疫苗及JE疫苗第四劑等三種疫苗之接種。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節轉換、溫差明顯,若不注意,寶寶很容易因感冒而併發中耳炎。彰化基督教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蕭建洲表示,中耳炎是造成兒童聽力損失的常見原因,卻很容易受到忽略。

衛生署統計,04歲幼兒平均80%3歲前罹患過中耳炎。98100年間04歲幼兒中耳炎就診人數上升13454人,就診率攀升1.17倍,平均每年新增6700名幼兒遭中耳炎感染,幾乎已成幼兒國民病。

醫師解釋,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加上耳咽管比成人短且呈水平走向,咽喉病毒或細菌容易逆行到中耳腔而引起發炎。

嬰幼兒若罹患中耳炎,經診治大多可痊癒,但中耳炎若未治療,可能有嚴重併發症及後遺症。尤其嬰幼兒,嚴重中耳炎會出現化膿或積液,必要時可能需手術引出膿液。若反覆感染,易影響幼童聽力,使聽力終身受損。幼兒罹患中耳炎復發率高50%以上,不可不慎。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