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週年了 感恩,感恩,再感恩 #####
一晃眼6個年頭了,回想起6年前診所籌備一切從零開始,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什麼事情都不懂,硬著頭皮就開始準備開業,到如今,診所能夠穩定的運作,要感謝的人太多,名單有太多太多的人,但是,其中我要特別感謝的人----
@@@@@ 6週年了 感恩,感恩,再感恩 #####
一晃眼6個年頭了,回想起6年前診所籌備一切從零開始,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什麼事情都不懂,硬著頭皮就開始準備開業,到如今,診所能夠穩定的運作,要感謝的人太多,名單有太多太多的人,但是,其中我要特別感謝的人----
腸病毒,腸胃炎 傻傻分不清
今天,門診的時候,有個媽媽帶了一個小病人來看診,年紀2歲9個月還沒有上學,媽媽就描述說—她的小寶貝昨天下午睡午覺起來就覺得不舒服,在床上翻來翻去,小孩會說肚子痛,然後沒多久就吐了,把中午吃的食物東西都吐了出來,嘔吐物大多都沒有消化呢,吐了一床鋪,媽媽還抱怨說花了好久才把床鋪整理乾淨呢!
然後到了晚餐,小朋友就沒有食慾,吃很少,還是有抱怨肚子痛,但是沒再吐了,到了晚上7-8點,媽媽就覺得小朋友摸起來微燒,拿耳溫槍一量耳溫37.8C,有一點發燒,因此,媽媽就倒了退燒藥水給小朋友喝,喝完了後約1小時再量體溫就降到37.1C,因為小朋友懶懶的因此早早就讓小朋友去睡覺了。然兒,到了半夜2點,小朋友在床上呻吟著,翻來翻去,睡不好,於是媽媽起來量體溫,乖乖不得了,耳溫40.1C,媽媽嚇壞了,趕快帶去台南大醫院的急診(但是那間醫院半夜沒有小兒科醫師看診)。到了急診,耳溫槍一量39.9C溫度很高,因此,護士拿了肛門退燒塞劑來幫小朋友塞屁股,約40分鐘後,小寶貝流了好多汗,量耳溫降到了38.2C,經過醫師檢查後說是喉嚨有發炎,開了退燒藥水以及塞劑,還有腸胃藥,說是一般的腸胃型感冒,就讓小朋友離院回家了。
昨天,一位6歲小男生被阿公與媽媽帶來診所看診,他是初診,主訴是皮膚癢,特別是下肢(就是小腿與大腿癢,因為一直抓那裡),但是,又說道,頭也癢,坐在診間治療椅上,就一直不安的抓腳抓頭,似乎是因為過敏,皮膚癢才專程來看診的。
但是,這個小朋友前一天才去台南某大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告知家長這些癢的現象是濕疹及蕁麻疹,也開了藥,但是吃了兩包藥依然沒有任何改善。因為其朋友告知與介紹輾轉來我這求診,目的就是要治療癢的問題,因為其朋友說 【陳信宏小兒科比較會看皮膚過敏】。
在聽家長主訴的時候,稍微感覺小朋友比較怕看醫生的感覺,因為小男孩會說他不喜歡用壓舌板,甚至,小男孩只是看到我把壓舌板放在桌子旁,只是放在桌子旁邊,沒有拿在手上,沒有伸到小男孩的嘴吧裡去,並沒有要使用,小男孩竟然出現有點尖叫以及非常抗拒看診的現象,以這個年紀的小男生很少有如此激烈的抗拒看診現像。當我正準備開始詳細做身體檢查時,孩子的媽媽又說到小男孩吃不下,食慾很差,有時又想吐,因此,我必須另闢戰場,把小男孩如何吃不下,以及他平時的飲食習慣與吃的東西詳細的詢問瞭解。結果,發現小男孩是這兩天才吃不下,特別是看診當天吃不下,同時也是看診當天有點想吐但沒有吐,另外也曾經有不好上大號或便秘的歷史經驗。經過,我詳細的身體檢查,發現肚子很脹,有脹氣現像,同時,腸子蠕動很慢有點靜悄悄,經過輕輕按壓,有點硬硬的觸感。這時,我有了一個很大膽的假設,【這一切都是便秘造成的現像嗎?】我需要來一點動作證明我的想法,我處方了甘油球浣腸,小男生一聽到需要浣腸,立刻尖叫哭鬧拳打腳踢,接近歇斯底里的反應,最後總算被家長帶離診間,診間瞬間恢復寧靜。
我花了好幾倍於看其他小孩的時間在瞭解這個小男孩的狀況,我於是趕緊接著看下一位患者。經過15-20分鐘,護士小姐說:小男孩上完廁所了,我還要不要看小男孩。我說當然要啊,立刻請小男孩與家長進診間喔。此時,小男孩以輕鬆的步伐走進診間,跟剛剛進診間要看診時的坐立難安完全不同,媽媽說小男孩在廁所上了好多好多大便喔。我問小男孩:現在還會不會腳癢,小男孩搖頭說不會了;現在還會不會頭癢,小男孩搖頭說不會了現;在會不會想吐,小男孩搖頭說不會了現;在還會不會肚子痛,小男孩搖頭說不會了。哈哈哈,問題解決了,跟我想的一模一樣:原來,小男孩是因為2天沒有解大便,造成肚子悶痛,進而因為不舒服的感覺一直擴散擴大轉變而成下肢癢,頭皮癢,沒食慾,肚子痛,想吐。於是我轉頭跟媽媽說,問題解決了喔。診所附近某醫院的急診醫師,做了錯誤的診斷,給了皮膚過敏的口服藥與藥膏當然不會有效果阿,因為小男孩的病情是便秘而不是濕疹阿。
──轉載 華成圖書《未來,沒有兒科醫生》@
這就是小兒科醫師啊!
在剛進入小兒科學習的時候,一個學長曾無奈的告訴我:「其實小兒科醫師跟『獸醫』很像,常常都在跟一些精力充沛的小野獸搏鬥……。」
後來更發現,小兒科的學長姐,多半都有一些綜藝與表演的天分。
感恩 蘇力颱風已經遠離,希望所有的親朋好友,以及病患及家人都能 --- 平安無恙。
特別感謝 -- 病患及家屬的留言支持,鼓勵與打氣,支持診所在颱風天仍開門,提供醫療服務。 堅持颱風天仍開門提供醫療服務,是我的要求,是我的堅持:因為,即使宣布停班停課,發燒病痛並不會因停班停課而稍有減緩,因為,我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有個約定 (我要把妳給治療好,是我對每一個患者的承諾) ,
所以,診所會繼續開門提供醫療服務,並不因為風大雨大而有所改變。特別澄清一點,不是想要多賺一點錢喔!!
在此,特別感謝今天每一位出來上班的員工,藥師,以及張醫師-----你們辛苦了,診所有你們真好,謝謝你們的支持
星期四的早上,照例門診病人川流不息,有一個阿嬤帶著小孫子來看診。阿嬤屁股才一坐下來,劈頭就說道:醫生,小孩回家吃藥都沒效,還越來越嚴重,吃了你們的藥一直燒,而且咳的更厲害,鼻涕流個不停,越流越多!!!
按部就班檢查了喉嚨鼻子耳朵,聽胸部腹部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確認,是正在流行的病毒感染。 這時,我理了理情緒(奇怪,好像是我點火燒材讓小孩病情加重似的),回答阿嬤:只聽過退燒藥,好像還沒有聽過會讓小孩越燒越旺的藥 ; 也沒聽過助咳藥只聽過有止咳藥化痰藥 ; 更沒聽過加重流鼻涕藥只聽過止鼻涕藥。(心裡OS:哪裡有這種藥啊,是要賣給誰呢???)所以,其實是這次感冒比較嚴重,病毒比較強,所以,一開始給的藥壓不住病情,應該要根據新的症狀給新的藥,才能對症治療,妳說是不是!!阿嬤妳也不希望小孩一開始生病第一天,醫生就開很強的藥給妳的孫子吧!!!阿嬤就回答:也是辣。 同時最後告訴阿嬤:下次藥吃了反而好像越來越嚴重,記得再回診讓醫師重新檢查,是病毒太強了,會幫妳換藥,不是吃藥害的喔!!!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他的命運!」中央大學認知心理研究所所長洪蘭以科學角度說明,孩子的學習效果都有跡可循,神經、海馬迴都會因外在因素而改變,「一句負面的話造成的影響力,需要4句正面的話才能抵銷。」洪蘭認為,沒有什麼絕對的「天才」,把孩子放對地方,讓他把能力發揮出來,就可能變「天才」。
今年三月,兒福聯盟公布了「家庭溫暖指數報告」。三成八的受訪兒童覺得家裡不夠溫暖;也有三成八的孩子一星期與父母共餐天數不到三天;逾兩成孩子每天和爸媽聊天的時間不到十分鐘;而覺得把煩惱告訴爸媽容易的比例,與先進國家相較,都在倒數三名內。
去年十一月,家扶基金會進行「優質陪伴」調查,顯示九成七的兒童及青少年希冀父母的陪伴;有三成五的兒少認為父母不夠了解自己,國中以上的孩子更超過五成。二○○九年四月《親子天下》公布的調查,有兩成八的中、小學生,覺得在家「從來沒人」或「很少有人」關心。依據《講義》雜誌對中高年級學童做的「小朋友幸福大調查」,認為幸福是「溫暖的家、父母的關心及與父母同樂」的比率最高。
以上調查顯示,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陪伴;而約有三成五的孩子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且孩子愈大,親子關係的問題也愈大。少子化的時代,孩子是家裡的寶,但雙薪、單親、分偶家庭愈來愈多,父母忙於生計,可給孩子的時間愈來愈少。學齡前的幼兒,與保母、外勞或祖父母等相處的時間往往超過父母;二十四小時托育的孩子,甚至只在週末假日才與父母短暫相聚。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安全感與信任感。幼年時期的親子關係,足以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成長與情緒發展。孩子的許多習慣,也是在這段時間養成。透過緊密的親子互動,父母更了解孩子,日後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最適切的關心、支持、安慰與鼓勵。
前陣子有一則新聞引起大眾關注。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為激發下一代的潛能達到資優程度,半年花費數十萬元,把六到十幾歲的孩子送到號稱可以開發心智的補習班,訓練孩子吞火、劈木板、走碎玻璃,對於未能符合規定的孩子,則施以體罰,聲稱可藉此鍛練孩子的膽識、培養自信心及改善學習態度。
這則新聞最讓人訝異的是,那些家長多為醫生、老師等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這些本身極為優異的父母,也許深信孩子遺傳了自己的優良基因,也更期望「孩子,我要你比我強」,若孩子的表現未如預期,一定是有些潛能尚未開發,唯恐孩子稍有鬆懈,埋沒了原有的天分,不惜花費重金,要以魔鬼訓練營的方式開發孩子的心智潛能。
老實說,現在的父母真是難為,深怕自己有所懈怠而誤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努力提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既怕寵溺過度,又怕呵護不周。「三歲定一生」,要做一個盡職的父母,就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孩子二、三歲就送去上幼幼班,五、六歲就遊走於各種才藝班,學齡前的孩子忙著學認字、學英文、學音樂,好像若沒有及早啟發,孩子將來就只能靠打零工度日。特別是高學歷、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多以教養出學業成績名列前茅、精通各項才藝、文武雙全的資優兒為己任。這些父母也許認為自己已依照專家的說法,盡可能的培養孩子,提供孩子多元、豐富的學習環境,因而對孩子的各種表現,往往賦予過高的期待,結果無論對父母或孩子,都造成太大的壓力,甚至影響到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