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寶寶肚子看起來總是鼓鼓的、拍起來還有「咚咚咚」的聲音,特別是吃完東西後更是鼓得像 西瓜,難道身體出了什麼問題?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寶寶腸胃道發育尚未成熟所造成脹氣的狀況,除了會使寶寶不舒服,還會伴隨打嗝及排氣的情況。但這是很正常 的現象,且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會漸漸變平坦,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同時也建議可以選擇低乳糖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臨床上也證實低於2g/L的乳糖含量可避免乳糖敏感所造成脹氣或腹部不適的問題。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朱世明指出,新生兒的胃腸發育、消化功能都還不成熟,不僅各段腸道蠕動不協調,也因腸道未能產生足夠的酵素來幫助食物分解,比成人更容易產生脹氣狀況,超過八成的寶寶都曾發生過脹氣問題,且可能合併腸絞痛出現。一般來說,0至6個月較會有脹氣的狀況,但隨著寶寶的成長,腸胃道功能發展較成熟後狀況也會漸趨穩定。
寶寶易脹氣 跟「飲食」有很大的關聯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高達100%。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幼童。
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華成圖書《未來,沒有兒科醫生》@
這就是小兒科醫師啊!
在剛進入小兒科學習的時候,一個學長曾無奈的告訴我:「其實小兒科醫師跟『獸醫』很像,常常都在跟一些精力充沛的小野獸搏鬥……。」
後來更發現,小兒科的學長姐,多半都有一些綜藝與表演的天分。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吃藥如果沒效,通常是沒有對症或是剛好遇到感冒的初昇段(剛要大發病的時期)--->請回診請醫師重新評估或是檢查病情與用藥是否吻合,是否要調整用藥
2.只聽過退燒藥,好像還沒有聽過會讓小孩越燒越旺的藥 ; 也沒聽過助咳藥只聽過有止咳藥化痰藥 ; 更沒聽過加重流鼻涕藥只聽過止鼻涕藥。--->真的沒有助咳藥與加重病情的藥喔,切記切記!!!
3.吃藥如果變嚴重一定是病毒太強了--->需要再來換藥,但是,最好不要只吃一包就來換藥,藥要能發揮作用也要給他1-2天發揮吧!!不然妳的小孩,就變成家長的神農氏了(嘗百藥)(試藥小童)
陳信宏小兒科診所 祝 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 身體健康,病痛遠離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恩 蘇力颱風已經遠離,希望所有的親朋好友,以及病患及家人都能 --- 平安無恙。
特別感謝 -- 病患及家屬的留言支持,鼓勵與打氣,支持診所在颱風天仍開門,提供醫療服務。 堅持颱風天仍開門提供醫療服務,是我的要求,是我的堅持:因為,即使宣布停班停課,發燒病痛並不會因停班停課而稍有減緩,因為,我對已經預約看診的病人有個約定 (我要把妳給治療好,是我對每一個患者的承諾) ,
所以,診所會繼續開門提供醫療服務,並不因為風大雨大而有所改變。特別澄清一點,不是想要多賺一點錢喔!!
在此,特別感謝今天每一位出來上班的員工,藥師,以及張醫師-----你們辛苦了,診所有你們真好,謝謝你們的支持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四的早上,照例門診病人川流不息,有一個阿嬤帶著小孫子來看診。阿嬤屁股才一坐下來,劈頭就說道:醫生,小孩回家吃藥都沒效,還越來越嚴重,吃了你們的藥一直燒,而且咳的更厲害,鼻涕流個不停,越流越多!!!
按部就班檢查了喉嚨鼻子耳朵,聽胸部腹部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確認,是正在流行的病毒感染。 這時,我理了理情緒(奇怪,好像是我點火燒材讓小孩病情加重似的),回答阿嬤:只聽過退燒藥,好像還沒有聽過會讓小孩越燒越旺的藥 ; 也沒聽過助咳藥只聽過有止咳藥化痰藥 ; 更沒聽過加重流鼻涕藥只聽過止鼻涕藥。(心裡OS:哪裡有這種藥啊,是要賣給誰呢???)所以,其實是這次感冒比較嚴重,病毒比較強,所以,一開始給的藥壓不住病情,應該要根據新的症狀給新的藥,才能對症治療,妳說是不是!!阿嬤妳也不希望小孩一開始生病第一天,醫生就開很強的藥給妳的孫子吧!!!阿嬤就回答:也是辣。 同時最後告訴阿嬤:下次藥吃了反而好像越來越嚴重,記得再回診讓醫師重新檢查,是病毒太強了,會幫妳換藥,不是吃藥害的喔!!!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兒科醫學會 2012年3月15日
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根據目前已有的實證研究,並參考國情,對嬰兒哺育建議如下: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冒? 還是過敏? 很多父母總是疑慮:「為什麼小朋友感冒三個月都好不了?」、「才好沒兩天,我小孩又感冒了!」、「診所醫師說我的孩子有過敏體質」。那麼,到底他是感冒還是過敏呢?
一般而言,正常學齡前兒童感冒或感染頻率約一個月一至二次,且初上幼稚園的小朋友前半年左右可能會更頻繁些。而每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若無併發症(如鼻竇炎或肺炎等),約7-10天會好,而且可以恢復到完全無症狀。且若能完全無症狀達一週以上,則此次感染應算痊癒,若後來又重新咳嗽、鼻塞、流鼻水,雖然症狀大同小異甚至完全相同應以一次新的感染看待。反觀過敏兒,則總是好不完全,通常只剩早晚的症狀拖個尾巴『哩哩剌剌(台語)』!因此,如果發現小朋友常常『感冒』,有久咳不癒,早晚打噴嚏、鼻塞、揉眼睛鼻子達二至三週以上(中間未曾間斷一週以上)的情況,且症狀只有早晚時,就必須考慮是否有「過敏」的問題!可請小兒過敏科醫師進一步確認!
簡單分辨法 呼吸道感染: 即一般俗稱的「感冒」,是小兒最常見濾過性病毒感染,發燒機會也較高,會有咳嗽、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精神食慾不振等症狀。一般而言,這些症狀絕大部份是整天性的。通常每次感染若發燒在三天內就退燒,而其他一般症狀在7-10天內可完全乾淨,則不必過度憂慮。 過敏: 咳嗽、流清鼻水超過兩至三個禮拜以上,而每次咳嗽都是早、晚咳或夜咳,或是天氣變涼的時候,就特別會咳,或是跑跑跳跳、喝個冰水也會咳,而其他症狀都沒有。有時甚至會出現喘鳴聲(肺部咻咻的聲音)則應屬於過敏症狀,甚至是氣喘發作。 單純的過敏並不會引起發燒。且其症狀絕大部份局限於早晚。過敏的症狀好發於半夜及清晨,感冒症狀則是全天性的,可依此特點將過敏與感冒作一簡單區分!
過敏只要與小兒過敏科醫師配合使用保養性藥物,通常即會獲得良好控制而提升小朋友與全家的生活品質! 以下圖為例 常於門診聽到家長很擔憂的訴說小朋友已經咳六個月了(黃色線條) 經仔細問診發覺其實這半年中仍有完全乾淨的無症狀時期(綠色線條) 因此這六個月中這位小朋友其實有四次感染(紅色線條`) 而這次來門診的紅色線條才真正是這次的感染,若小於二週以內應該還算可以接受 除非最近這次症狀有連續不中斷,超過三週以上那就的確需要進一步探討或檢查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年紀還小的時候,往往一有不對勁,就被憂心忡忡的父母抱去就醫。一般而言,寶寶滿6個月後到兩歲可說是最常生病的階段,因此,有較高的就醫機會,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照顧,父母得多花點時間了解如何帶寶寶正確就醫!
一旦為人父母後,最無法忍受的事非「寶寶不舒服」莫屬。只要一看到寶寶不對勁,無不心急如焚而立刻就醫;就算是在半夜,也會不辭辛勞的帶孩子到醫院掛急診,就怕稍有延誤而讓寶寶受到不良影響。
通常在寶寶滿五、六個月後,父母會感覺到孩子生病的機會似乎多了起來,需要經常跑醫院。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小兒科部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表示,這是由於寶寶體內來自媽媽的抗體約在5~6個月後會逐漸消失,需要靠自身的免疫機能獨立運作,只不過免疫機能有如新車,一開始並無法「完全」 發揮效能,必須在一次又一次接觸病原體(生病)的過程中,慢慢學習、適應,產生抗體,也就是抵抗力。對父母來說,則是免不了反覆帶寶寶就醫,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做到正確就醫呢?
Sense 1寶寶發燒一定要馬上就醫?→可先觀察退燒後的反應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一般在1歲或1歲半時,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尿床現象已大大減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歲甚至2歲半後,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不過媽媽不用過分擔心,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大多數寶寶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改善。
一、應對寶寶尿床小知識
1、怎樣對待尿床的寶寶?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雖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寶寶患遺尿症,但對於大多數尿床的寶寶而言,只要父母注意看護,及時對寶寶進行排尿訓練等,寶寶尿床是可以得到糾正的。
陳信宏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